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2 10:05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薰蒸治疗,治疗组采取中药薰蒸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面神经功能状况[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电生理(F波潜伏期与时程、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状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DI量表的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内,两组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为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8周后的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波潜伏期与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缩短(P<0.05),F波时程延长(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波潜伏期... 

【文章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2020,39(0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8]
        3.1.2 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分级[9]
        3.1.3 面神经电生理指标
    3.2 疗效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2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
        3.4.3 两组治疗前后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3.4.4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 刘海永,张瑾,白如玉,武平,刘立峰,张建军,王连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05)
[2]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综述[J]. 何欢,米勇.  新疆中医药. 2018(04)
[3]魏清琳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临证心识[J]. 刘宝虎,郭彤彤,江继鹏,魏清琳,张赛.  中医药导报. 2018(15)
[4]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 王丽娜,王亚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9)
[5]符文彬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经验[J]. 郭小川,凌宇,符文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1)
[6]川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韩炜.  中国现代中药. 2017(09)
[7]针灸治疗面瘫临床研究概况[J]. 韩娟,张明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9)
[8]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王龙飞,汪飞,曹婷婷,苏增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06)
[9]杨骏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J]. 王陶,李在渊,各廷秋,张曼,袁爱红,杨骏.  中国针灸. 2017(06)
[10]从“陷下则灸之”论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J]. 刘琨,何新芳.  吉林中医药. 2017(04)



本文编号:2972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972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