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麻疹的古今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17:00

  本文关键词:麻疹的古今文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梳理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总结古今医药文献中关于麻疹一病的病名源流、典型症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治疗规律和预防调护等方面的论述。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探求麻疹病的发展规律,为今后开展麻疹病的研究工作提供文献学基础,为麻疹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运用临床文献学和疾病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至现代所发表的麻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筛选出古代医籍80余部,现代文献600余篇,对其进行梳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认识麻疹病名的变化进行探讨;考察历代医家对麻疹病因病机描述及其发展规律;并利用简易统计学方法对麻疹的治疗方剂与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别筛选出古今治疗麻疹的高频药物与常用方剂及其他治疗方法。结果1.病名元·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首次提出“麻疹"一名。2.病因病机麻疹发生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胎毒、外感温毒病邪、饮食起居失宜和体质因素等。麻疹的病机为麻邪从口鼻而入、蕴蓄于肺脾二脏,感时气而发,受不同因素影响,可向顺证和逆证两方向发展。麻毒时邪从口鼻而入,首犯肺胃两经。初起邪郁肺卫则出现发热、咳嗽、喷嚏、流涕一系列肺经之症。麻毒为阳热疫疠之邪,化火上炎则目赤流泪、畏光羞明;邪热内炽,肺胃热盛则高热、烦躁、口渴。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邪热由里达外发泄于肌肤,则肌肤出疹。在麻疹蕴热外透的过程中,阴液受伤,后期表现为热去津亏、肺胃阴伤之证。3.治疗方剂经统计,古代文献中共有内服方239首,其中基础方主要有①升麻葛根汤②竹叶柳蒡汤③宣毒发表汤④惺惺散⑤化斑汤⑥化毒清表汤⑦麻杏甘石汤⑧羚角钩藤汤。常用单方主要有①紫草②赤芍③穿山甲④浮萍⑤升麻⑥甘草⑦青黛⑧大戟⑨牛蒡子。验方有开花萝卜煎汁等。4.治疗药物 在治疗麻疹的药物中共涉及药物356味,药物出现总频次为1369次。在删除甘草及未标明赤芍抑或白芍的芍药之后,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36味,有牛蒡子、升麻、防风、黄芩、人参、紫草、桔梗、赤芍、葛根、荆芥、麻黄、连翘、木通、枳实、当归、黄连、石膏、玄参、大黄、栀子、薄荷、蝉蜕、生地黄、陈皮、羌活、麝香、生姜、知母、柴胡、犀角、竹叶、川芎、茯苓、朱砂、冰片、荆芥穗等。删除甘草及未标明赤芍抑或白芍的芍药以及《中药学》中未收录归类的偏僻药,共1199味次。其中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按其功效分类有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利尿通淋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开窍药、拔毒化腐生肌药、温里药、化湿药、安神药、祛风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等。5.其他治疗方法外治法包括中药敷涂疗法、药膏敷贴、药泥敷贴、外洗方、针灸推拿治疗等。其中外用方有①护目膏②胡荽酒③蛇蜕散④涂疮瘢方⑤黄柏膏方⑥槐白皮汤浴方⑦楝实膏方⑧白芥子末⑨密佗僧方⑩马鸣散等。针灸推拿疗法有①毫针疗法②小儿推拿等。6.预防调护 预防包括接受免疫、体育锻炼、发病时减少外出避免传染以及隔离传染源;调护包括注意休息、适宜的饮食和居处。
【关键词】:麻疹 方药证治 疾病史 临床文献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26
  • 1 中医对麻疹的认识12-13
  • 1.1 对麻疹之名的讨论12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论述12-13
  • 1.2.1 病因12-13
  • 1.2.2 病机13
  • 2 麻疹的流行现状13-14
  • 2.1 麻疹的地域流行特点13-14
  • 2.2 麻疹发生的时间特点14
  • 2.3 麻疹发病的人群分布14
  • 3 中医药辨证治疗14-21
  • 3.1 辨证分型15
  • 3.2 治疗方法15-21
  • 3.2.1 中药内服15-17
  • 3.2.2 中成药17
  • 3.2.3 新剂型17-18
  • 3.2.4 针灸推拿18-19
  • 3.2.5 单方、验方19
  • 3.2.6 食疗方19-21
  • 3.2.7 外用方21
  • 4 小结21-22
  • 参考文献22-26
  • 前言26-28
  • 第二部分 麻疹的古今文献研究28-56
  • 1 麻疹定义及病名历史沿革28-35
  • 1.1 病名考释28-29
  • 1.1.1 病名起源28-29
  • 1.1.2 病名确立29
  • 1.2 历代文献关于麻疹的记载29-34
  • 1.2.1 先秦两汉时期29-30
  • 1.2.2 魏晋至隋唐时期30
  • 1.2.3 两宋时期30-31
  • 1.2.4 金元时期31-33
  • 1.2.5 明清时期33-34
  • 1.2.6 民国时期34
  • 1.2.7 新中国成立以后34
  • 1.3 小结34-35
  • 2 病因病机35-40
  • 2.1 历代论述35-40
  • 2.1.1 两宋时期35-36
  • 2.1.2 金元时期36-37
  • 2.1.3 明清时期37-39
  • 2.1.4 民国时期39-40
  • 2.1.5 新中国成立以后40
  • 2.2 小结40
  • 3 诊断与鉴别诊断40-45
  • 3.1 麻疹的诊断41-43
  • 3.1.1 宋金元时期41-42
  • 3.1.2 明清时期42
  • 3.1.3 民国时期42-43
  • 3.1.4 新中国成立以后43
  • 3.2 鉴别诊断43-44
  • 3.3 吉凶顺逆44-45
  • 4 麻疹的治疗45-49
  • 4.1 两宋时期45-46
  • 4.2 金元时期46
  • 4.3 明清时期46-48
  • 4.4 民国时期48
  • 4.5 新中国成立以后48
  • 4.6 小结48-49
  • 5 方药分析49-53
  • 5.1 内治法49-50
  • 5.1.1 基础方49-50
  • 5.1.2 常用单方、验方50
  • 5.2 外治法50-51
  • 5.2.1 外用方50-51
  • 5.2.2 针灸推拿疗法51
  • 5.3 药物统计51-53
  • 6 预防调护53-56
  • 6.1 预防53-54
  • 6.2 调护54-56
  • 结语56-58
  • 1. 研究内容概括56-57
  • 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57-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录63-64
  • 致谢64-65
  • 个人简介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霆;中国防制麻疹的历史和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2 H irshonJM,黄治平;牙买加消灭麻疹的经验[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年04期

3 龚震宇;全球控制与消除麻疹进展(5)[J];疾病监测;2000年01期

4 菲琳;;麻疹在美国的流行状况[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9期

5 吴育新;马麻疹病毒(补遗)[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1期

6 姜胜文;28例麻疹流行和临床特点分析[J];蛇志;2001年02期

7 谢本维,王英凯,刘素华,李世学;患二次麻疹8例临床特点及分析[J];西藏科技;2001年06期

8 谢正德;麻疹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9 屠宇平;全球降低麻疹死亡率和部分地区消除麻疹的情况(Ⅰ)[J];疾病监测;2002年08期

10 杨莉 ,梁占锋;麻疹93例[J];人民军医;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计算;林远荣;;麻疹62例临床分析[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艳萍;丁晓慧;张艳梅;陈雪飞;李海青;;2008~2009年某医院麻疹流行病学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3 戎志东;;慈溪市1000名居民麻疹防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仕珠;张晋红;杨小屯;于瑞萍;葛楠;;457例麻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免疫状的关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马玉杰;苏华;王华庆;闫滨;安志杰;宋长江;安立志;;黑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状况及消除策略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2卷[C];2002年

6 孙立臣;隋焕君;付春祥;李玉秋;;113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7 陈益平;陈钧亚;王德选;狄军波;陈一华;张桂莲;;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麻疹抗原在麻疹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卢亦愚;;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我省今年麻疹流行株的基因特性[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方年;杨朝晖;;麻疹患者142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岑迪;吴建根;毛晓群;;2005年慈溪市麻疹暴发流行时的实验室分析[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黎生;麻疹为何又逞凶[N];健康报;2007年

2 主任医师 王振坤;现代麻疹流行有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陈明莲;地坛医院节日收治麻疹患者25例[N];北京日报;2007年

4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黄显斌;妈妈抗体低婴儿麻疹患病多[N];保健时报;2007年

5 综合;防治麻疹、风疹你了解多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嵇旭东 张立;婴儿尤需防麻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季壮壮;婴儿早春防麻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谭西顺;警惕麻疹兴风作浪[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马超;麻疹:下一个要消除的传染病[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蔡fg东;让孩子远离麻疹病毒威胁[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淳玲;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麻疹病毒侵染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俞雪莲;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胡钰;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魏成国;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麻疹病毒分子进化及肠道病毒鉴定分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鑫;麻疹病毒通过受体SLAM对昆虫细胞的感染及其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边疆;吉林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乌鲁木齐某三甲医院近3年儿童麻疹病毒感染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晶;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人群抗体水平现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淑蕾;2013年中国麻疹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4 李春妍;二氯乙酸协同低剂量溶瘤麻疹病毒治疗神经胶质瘤[D];南京大学;2013年

5 刘士芳;麻疹的古今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谢天胜;浙江省一起麻疹爆发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观察[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永军;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兆南;吉林省2004年—2006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以平;重庆市主城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徐春华;麻疹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量化判定模型建立与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本文关键词:麻疹的古今文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1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0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