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患者进行预调查,探讨其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观察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导师治疗本病经验,归纳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伴发症状及舌脉象,制定调查表,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对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患者进行预调查,建立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动态样品聚类分析,探讨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中医证型特点。2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0、3、6个月经周期在痛经、慢性盆腔痛、排卵期疼痛、中医证候、月经情况、子宫体积及病灶面积、血清CA125水平方面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1接受调查患者全部症状经聚类分析,分为五个主要证型,分别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型和痰湿血瘀型。其中寒凝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44.0%),且该证型44例患者中以疼痛为主诉者41例。结果21)疼痛情况:①痛经:单纯组,随治疗周期延长痛经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COX症状时间及程度评分均下降或缩短。治疗3周期、6周期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在痛经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极显著下降或缩短(P0.01),痛经伴随症状COX时间评分及程度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痛经程度越重,治疗效果越明显。合并止痛药组,随治疗周期延长,痛经及其伴随症状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止痛药使用数量递减。②排卵期疼痛及慢性盆腔痛:随治疗周期延长排卵期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慢性盆腔痛评分均下降或缩短。治疗3周期、6周期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排卵期疼痛程度VAS评分极显著下降(P0.01),排卵期疼痛持续时间及慢性盆腔痛评分显著性缩短或降低(P0.05)。2)中医症候与月经情况:随治疗周期延长中医证候评分及月经期、色、质评分均下降,月经量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3周期、6周期分别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评分及月经期、色、质评分均极显著下降(P0.01),月经量PBAC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3)B超:随治疗周期延长,子宫体积及病灶面积均逐渐缩小,但治疗3周期、6周期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子宫体积均缩小不明显(P0.05),而病灶面积显著缩小(P0.05)。4)血清CA125水平:随治疗周期延长,血清CA125降调作用不大。治疗3、6个月经周期分别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患者的主要证型为寒凝血瘀证,且疼痛程度越重,寒凝症状越明显。采用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能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及疼痛相关的症状、体征。
【关键词】:疼痛 温阳活血汤 子宫腺肌病 证型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1.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符号说明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7
- 综述1 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10-19
- 1 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认识10-11
- 2 中医治疗11-14
- 3 西医对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认识14-15
- 4 西医治疗15-18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18
- 6 小结18-19
- 综述2 中医典籍对妇人“因寒致痛”认识概述19-23
- 1 病机总则19
- 2 疼痛性质19-20
- 3 六经辨证论治20-21
- 4 内伤杂病-妇人病脉证治21-22
- 5 小结22-23
- 参考文献23-27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7-66
- 前言27-28
- 研究一、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中医证型分布预调查28-42
- 资料和方法28-30
- 1 研究对象28-30
- 2 研究方法30
- 结果30-39
- 1 一般资料30-34
- 2 临床症状34-37
- 3 中医证型分布探讨37-39
- 小结39
- 讨论39-42
- 研究二、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42-66
- 资料与方法42-45
- 1 研究对象42
- 2 研究方法42-45
- 结果45-60
- 1 一般资料45-47
- 2 治疗效果47-60
- 小结60
- 讨论60-66
- 1 立方依据61-62
- 2 组方分析62-63
- 3 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63-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68
- 附录68-74
- 致谢74-7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5-76
- 个人简历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秋;28例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1期
2 刘文娜,张格莎;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9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原医刊;2001年12期
3 王惠英,孙文芳;174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周协和,方智淑;46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张爱军;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继东;子宫腺肌病62例分析[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年06期
7 王晓然 ,赫飞 ,何秀丽;阴式彩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10期
8 陆金花;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探讨[J];广西医学;2002年09期
9 侯金文,程华,孟祥水,李传福;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10 马计唤,武占兰;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琼;邙玲玲;李涛;;浅论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误诊之对策[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卫春芳;胡兵;姜立新;;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离体人子宫腺肌病标本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丹;宫丽华;;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子宫腺肌病特征性声像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康乐;龚军;程忠平;戴虹;胡莉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及中期疗效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慧芳;吴瑛;佘志红;徐金锋;宋红;孙枫;冯小凤;姜燕;;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张晓玲;黄欧平;程玉芬;;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晓明;庄文行;罗鹏飞;杜娟;左约维;胡小平;洪淡华;;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初步效果观察[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梧凤;童南萍;;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伟东;;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谭蕾 主治医师;何谓子宫腺肌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诊治均有新进展[N];健康报;2002年
3 余玲;女性长期痛经 警惕子宫腺肌病[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副教授 魏开敏;子宫腺肌病是怎么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仓绶;子宫腺肌病复发率高[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汤江峰邋通讯员 文霆;痛经原为子宫腺肌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高国起;山东完成系列研究探索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静思;子宫腺肌病有几种手术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马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孟斌;子宫腺肌病的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慧;清湿化瘀法调控子宫腺肌病小鼠雌激素效应相关受体ERα、ERβ、GPER、PR-A、PR-B表达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曾向阳;碳酸酐酶-9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3 翟栋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李雁;神经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疼痛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郑剑芬(Cheng Kim Fan);子宫腺肌病的社会影响因素、中医体质、证候的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史精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生长极向与平滑肌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李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8 任月芳;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缺氧对Beclin 1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杨艳峰;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关永格;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的干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亚敏;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张娅;GNRH-a联合LNG-IUS治疗轻、中度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D];遵义医学院;2015年
3 牛丽霞;EZH2及RUNX3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李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121例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俊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邱涵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马荣丽;前列腺素F_(2α)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程晓Z
本文编号:300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