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缓解及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疗效。研究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患病因素以及病程与愈后效果的关系。方法: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因膝关节疼痛失去劳动、生活能力的患者比例相当高。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选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本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适,降低生活负担。腹针疗法对膝关节疼痛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患膝60例,运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取穴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大横(双侧),气旁,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辨证加减:膝关节内侧痛加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其他固定痛点可在下风湿点三角浅刺、围刺,针刺后采用红光灯照射,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膝关节疼痛评分VAS量表及膝关节功能障碍评分Lysholm量表对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进行评分,记录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五次治疗后及第十次治疗后的分值。结果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60例病人中,显效18例,好转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膝关节疼痛评分VAS指标在第一次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治疗前与第五次治疗后有差异(P0.01);第一次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腹针具有很好的即刻止痛效果,并能逐渐改善患肢的疼痛。膝关节功能障碍评分Lysholm指标在第一次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治疗前与第五次治疗后有差异(P0.01);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腹针具有即刻改善患肢功能障碍的作用,治疗前期可显著改善功能障碍,治疗后期主要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由发病年龄与诱发因素的关系得知,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发病年龄通常在45-59岁之间,发病高峰期为50-54岁,女性高于男性,说明该病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另外,受寒和劳累也是重要诱发因素,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韧性减低,关节更容易受到外因或力学的伤害而产生退行性改变。由病程与愈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得知,腹针对于病程短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病程长的疗效弱。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有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等各种不适症状,在治疗时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相比较传统体针,具有安全、高效、无痛的特点。薄氏腹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善于治疗慢性病和急性痛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薄氏腹针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功能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37
- 综述一 中医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认识10-22
- 1 历史沿革10-11
- 2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11-13
- 3 辨证分型13
- 4 中医治疗方法13-18
- 5 总结18-19
- 参考文献19-22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22-31
- 1 定义22
- 2 流行病学现状22
- 3 影响因素22-23
- 4 病理机制23
- 5 诊断要点23-25
- 6 治疗25-29
- 7 总结29
- 参考文献29-31
- 综述三 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31-37
- 1 薄氏腹针的理论基础31-32
- 2 定位及取穴特点32-33
- 3 针刺手法33
- 4 腹针疗法的特点33-34
- 5 适应症与禁忌症34
- 6 腹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34-35
- 7 总结35
- 参考文献35-37
- 前言37-39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9-51
- 1 资料39-40
- 2 方法40-41
- 3 结果41-47
- 4 小结47-48
- 5 讨论48-51
- 结语51-53
- 1 结论51
- 2 创新点51
- 3 问题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4
- 附录54-55
- 致谢55-56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6-57
- 个人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鸿庆;陈文治;余宇峰;管华;;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年12期
2 朱文罡;顾群;;腹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7年03期
3 曾荣;陈晓玲;张艳勤;;腹针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5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年01期
4 陈红;朱志强;刘元;陈小刚;赖克道;吕春燕;;腹针技术推广培训与考核指标系统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7期
5 管华;葛鸿庆;陈文治;邓晓强;;腹针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年05期
6 王永洲;;腹针的创新研究与国际化[J];中国针灸;2013年09期
7 郭万刚,马林儒,弓利风,张海京;腹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年03期
8 阮志忠;腹针临床运用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12期
9 柏巧玲,黄顺贵;腹针治疗化疗后呃逆1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4年09期
10 朱文罡,刘光英,任连芳;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华;李漾;奎瑜;;腹针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王小云;王博伟;薄志云;;薄氏腹针对抑郁症妇女脑功能磁共振影响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李建媛;;浅谈腹针的应用体会[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张舒雁;;腹针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5 周佐涛;林晓山;;腹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42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3年
6 艾宙;;腹针跟师入门的关键——重视基本功训练[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博安;;腹针教学方法思考[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薄智云;;加快腹针规范化研究,推动针灸专业化发展[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小云;邓霭静;李文静;薄智云;;薄氏腹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50例临床疗效分析[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学青;;腹针验案两则[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向佳;腹针40年已推广至30多个国家[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通讯员 吴远团;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皮泽红 通讯员 吴远团;邓铁涛高度评价腹针[N];广东科技报;2005年
4 潘志辉;走向世界的神奇银针[N];团结报;2007年
5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冯瑶;扎腹针解决“出口”难题[N];健康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周颖;腹针 调神阙经络治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宋波;腹针——不痛的新式针灸[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针灸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永洲;腹针带来的启示与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赵 雯;梅花香自苦寒来[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腹针:针灸家族的新成员[N];健康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漾;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葛鸿庆;腹针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郑晨思;薄氏腹针调节生殖内分泌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刘家维;腹针、体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燕云;薄氏腹针配合体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何建新;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黄玲玲;薄氏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朱a睹,
本文编号:306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