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勇教授五脏浊痹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13:03
目的:探讨刘中勇教授提出的五脏浊痹理论,分析和总结刘中勇教授治疗五脏浊痹的辨证思路与选方用药经验,以期能够为临床上一些慢性顽固或疑难急重病的治疗提供新视野,弥补中医学在浊邪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为完善中医浊邪理论搭桥铺路。方法:通过收集古今中关于浊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加深对浊邪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师的论文、著作、医话、医案、教学资料、学术报告等资料,对导师提出的五脏浊痹理论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刘中勇教授关于不同类型浊邪痹阻于五脏的辨证,治法,选方及用药思路。结果:1.通过整理和分析,明确了浊邪的定义,阐明了浊痹的含义。2.将浊邪进行分类,导师临床中常用的浊邪分别有雾浊、水浊、寒浊、脂浊、湿浊、痰浊、瘀浊、浊毒。3.分析了不同类型浊邪痹阻为害与肺,心,脾,肝,肾的相关性,雾浊、痰浊多痹阻肺脏;寒浊、脂浊、湿浊、痰浊、瘀浊多痹阻心脏;脂浊、瘀浊多痹阻肝脏;湿浊、水浊多痹阻肾脏;脂浊、湿浊、痰浊、瘀浊的生成均与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害则多痹阻心肝肾三脏,与脾相去甚远。4.初步得出了五脏浊痹的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1)肺脏浊痹,雾浊犯肺证自拟宣肺化浊汤;痰浊蕴肺证自拟涤痰排浊汤...
【文章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历代医家对浊的认识
2.近现代医家对浊的认识
第一部分 刘中勇教授对五脏浊痹理论的认识
1.浊邪的定义
2.“浊痹”的含义
3.浊邪的分类
4.五脏浊痹及其相关性
4.1 肺与浊邪
4.2 心与浊邪
4.3 脾与浊邪
4.4 肝与浊邪
4.5 肾与浊邪
第二部分 五脏浊痹的临床运用
1.肺脏浊痹
1.1 雾浊犯肺证
1.2 痰浊蕴肺证
2.心脏浊痹
2.1 寒浊外袭证
2.2 寒浊凝滞证
2.3 痰浊痹阻证
2.4 湿浊困阻证
2.5 瘀浊痹阻证
2.6 脂浊壅盛证
3.脾脏浊痹
4.肝脏浊痹
4.1 脂浊痹阻证
4.2 瘀浊积结证
5.肾脏浊痹
5.1 湿浊壅阻证
5.2 水浊壅盛证
第三部分 典型病案举隅
1.痰浊痹肺案
2.寒浊痹心案
3.脂浊痹肝案
4.水浊痹肾案
讨论
1.关于古今医家对浊的认识
2.关于导师提出的浊痹理论及辨证施治
3.关于导师浊痹理论的临床运用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浊邪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J]. 刘言薇,刘中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1)
[2]中医浊邪理论发展源流初探[J]. 冯梦雪,徐瑶琪. 山东中医杂志. 2018(09)
[3]诸糖脂酸 上溢中满 皆属于浊——仝小林从浊论治代谢综合征[J]. 杨映映,李青伟,高泽正,张海宇,赵锡艳,逄冰. 吉林中医药. 2018(03)
[4]痛风性肾病的辨机论治[J]. 张向伟,柳红芳,胡济源,刘怡秀,南茜,谢惠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9)
[5]刘中勇痰浊治验[J]. 邓鹏,胡丹,唐娜娜,徐驲,李林,骆始华,刘中勇. 中医药通报. 2017(03)
[6]从“浊气留伏”探讨小儿哮喘早期干预[J]. 杜洪喆,马融,陈汉江,晋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8)
[7]刘中勇运用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经验[J]. 唐娜娜,曾滨,李林,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8]从浊论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J]. 唐娜娜,刘福水,陈洪涛,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6)
[9]构建中医浊邪理论体系框架的初步探讨[J]. 何伟. 中医杂志. 2015(21)
[10]《黄帝内经》“浊”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J]. 孙飞,杜武勋,张少强. 中医杂志. 2015(20)
本文编号:3074706
【文章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历代医家对浊的认识
2.近现代医家对浊的认识
第一部分 刘中勇教授对五脏浊痹理论的认识
1.浊邪的定义
2.“浊痹”的含义
3.浊邪的分类
4.五脏浊痹及其相关性
4.1 肺与浊邪
4.2 心与浊邪
4.3 脾与浊邪
4.4 肝与浊邪
4.5 肾与浊邪
第二部分 五脏浊痹的临床运用
1.肺脏浊痹
1.1 雾浊犯肺证
1.2 痰浊蕴肺证
2.心脏浊痹
2.1 寒浊外袭证
2.2 寒浊凝滞证
2.3 痰浊痹阻证
2.4 湿浊困阻证
2.5 瘀浊痹阻证
2.6 脂浊壅盛证
3.脾脏浊痹
4.肝脏浊痹
4.1 脂浊痹阻证
4.2 瘀浊积结证
5.肾脏浊痹
5.1 湿浊壅阻证
5.2 水浊壅盛证
第三部分 典型病案举隅
1.痰浊痹肺案
2.寒浊痹心案
3.脂浊痹肝案
4.水浊痹肾案
讨论
1.关于古今医家对浊的认识
2.关于导师提出的浊痹理论及辨证施治
3.关于导师浊痹理论的临床运用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浊邪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J]. 刘言薇,刘中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1)
[2]中医浊邪理论发展源流初探[J]. 冯梦雪,徐瑶琪. 山东中医杂志. 2018(09)
[3]诸糖脂酸 上溢中满 皆属于浊——仝小林从浊论治代谢综合征[J]. 杨映映,李青伟,高泽正,张海宇,赵锡艳,逄冰. 吉林中医药. 2018(03)
[4]痛风性肾病的辨机论治[J]. 张向伟,柳红芳,胡济源,刘怡秀,南茜,谢惠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9)
[5]刘中勇痰浊治验[J]. 邓鹏,胡丹,唐娜娜,徐驲,李林,骆始华,刘中勇. 中医药通报. 2017(03)
[6]从“浊气留伏”探讨小儿哮喘早期干预[J]. 杜洪喆,马融,陈汉江,晋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8)
[7]刘中勇运用补肾启枢强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经验[J]. 唐娜娜,曾滨,李林,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8]从浊论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J]. 唐娜娜,刘福水,陈洪涛,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6)
[9]构建中医浊邪理论体系框架的初步探讨[J]. 何伟. 中医杂志. 2015(21)
[10]《黄帝内经》“浊”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J]. 孙飞,杜武勋,张少强. 中医杂志. 2015(20)
本文编号:3074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747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