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膜性肾病伴少量新月体的中医证候、临床病理及近期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伴少量新月体的中医证候、临床病理及近期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初步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伴少量新月体形成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IMN患者;根据肾活检病理新月体的有无,将其分为伴有新月体组和不伴新月体组;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分布,临床特点及肾脏病理的差异。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上述患者中在我院门诊规律随访达12个月以上且病历资料完整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间治疗方案、缓解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肾脏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并筛选影响临床缓解及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1)中医症状分布比较:比较2组发生率均在30%以上的中医症状提示,主要症状集中在泡沫尿、水肿、腰酸、乏力、腹胀满、口咽干燥、气短、心慌、失眠这9个方面,2组在上述症状分布上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总体证型分布比较:180例IMN患者中单纯本虚证者共有15例,本虚标实证者共有165例,无单纯实证者;其中伴有新月体组单纯本虚证者有4例(占19.0%),本虚标实证者有17例(占81.0%),而不伴新月体组单纯本虚证有11例(占6.9%),本虚标实证有148例(占93.1%),2组间总体证候分布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本虚证比较:本虚证集中在了脾肾气(阳)虚及气阴两虚证,伴有新月体组的脾肾气(阳)虚证有9例(占42.9%),气阴两虚证有12例(占57.1%);不伴有新月体组脾肾气(阳)虚证者有97例(占61.0%),气阴两虚证者有62例(占39.0%),2组本虚证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标实证比较:标实证集中在湿热、血瘀及水湿证,伴有新月体组湿热证有10例(占47.6%),血瘀证有11例(占52.4%),水湿证有7例(占33.3%),不伴新月体组湿热证有82例(占51.6%),血瘀证有79例(占49.7%),水湿证有59例(占37.1%),2组标实证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伴有新月体组证型分布:气阴两虚证兼湿热及血瘀证最多,有5例(占23.8%),其次是气阴两虚证兼湿热证、脾肾气(阳)虚兼水湿及血瘀证均为3例(占14.3%),再次为单纯气阴两虚证、单纯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兼水湿及血瘀证、脾肾气(阳)虚兼水湿证均为2例(占9.5%),最后为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及血瘀证、脾肾气(阳)虚兼湿热证均有1例(占4.8%)。(6)不伴有新月体组证型分布:脾肾气(阳)虚兼水湿证最多,有23例(占14.5%),其次是气阴两虚兼湿热及血瘀证,有22例(占13.8%),再次是脾肾气(阳)虚兼水湿及血瘀证、脾肾气(阳)虚兼湿热证、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及血瘀证,均为21例(占13.2%)。2.临床特点:(1)性别、年龄、病程:性别比较,伴有新月体组中男性11例(占52.4%),不伴新月体组男性90例(占56.6%),2组在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方面,伴有新月体组的年龄可能更大(55.05±13.03 vs 49.44±13.77,P=0.065);病程比较,伴有新月体组为[6.0(2.0,12.5)]月,不伴新月体组为[4.0(2.0,11.0)]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合并症、伴随疾病及并发症:2组在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冠心病、2型糖尿病、大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以及并发感染、血栓栓塞事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比较,伴有新月体组的发生率明显高(19.0 vs2.5)%,P值0.01。(3)实验室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两组在白蛋白(Alb)(24.98±7.38 vs 25.00±6.77)g/1,尿蛋白[3110.00(2868.50,4051.00)vs 3801.00(2337.50,4994.00)]mg/24h,尿检红细胞计数≥10/HP(高倍镜检high power)所占的比例(38.1% vs 37.3%)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肌酐(Scr)值提示,伴有新月体组高[80.0(64.0,109.5)vs 66.0 (58.0,79.0)]umol/1,P0.05;同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的例数比较,伴有新月体组的所占比例明显高(42.9 vs 10.7)%,P0.01。3.肾脏病理:(1)肾小球病变:系膜区增生、免疫复合物多样以及病理分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小球硬化率比较,伴有新月体组明显高于不伴新月体组[11.0(3.0,14.5)vs 0.0(0.0,7.0)]%,P0.01。(2)‘肾小管病变:存在肾小管刷毛缘脱落的情况比较,伴有新月体组的比例明显偏高(19.0 vs 3.1)%,P0.01;肾小管扩张伴蛋白管型形成比较,伴有新月体组的比例高于不伴新月体组(9.5 vs 0.6)%,P0.05;肾小管萎缩程度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肾间质病变:存在肾间质水肿的比例,伴有新月体组明显偏高(19.0 vs 3.1)%,P0.01;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的比例,伴有新月体组均有偏高趋势分别为(90.5vs 70.4)%及(90.5 vs 72.3)%,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4)肾血管病变:存在小动脉硬化的比例,伴有新月体组高(100.0 vs 78.0)%,P0.05。4.随访情况:2组随访患者的治疗方案、自然缓解率、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比例、缓解时间、发生肾功能进展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中A1b、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比较,伴有新月体组低于不伴新月体组[81.0(36.7,109.1) vs 95.2 (78.0,120.0)]ml/min/1.73m2,P0.05。肾脏累计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156,P=0.282),筛选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进行发现,疾病是否缓解(0R=0.161,P=0.039)是影响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累计缓解率比较,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37,P=0.848),进一步筛选影响患者达到完全/部分缓解的危险因素发现,肾穿时Alb水平(OR=0.855,P=0.032)及肾小球硬化率(OR=1.112,P=0.002)是影响IMN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少量新月体是否存在没有关系。研究结论:本研究中,IMN伴有少量新月体组与不伴新月体组的中医证候分布一致;IMN伴少量新月体的患者的基础肾功能(Scr、eGFR)偏差,AKI发生率、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动脉硬化发生率均更高、肾小管间质病变更重;少量新月体对IMN的近期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新月体 预后 中医证候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2-28
- 综述1: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12-16
- 1. 主要症状的中医病机12-13
- 2. IMN中医证候分布特点13-14
- 3. 中医证候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14
- 4. IMN的辨证治疗14-16
- 5. 结语16
- 综述2: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16-21
- 1. 系膜区增生性病变17
- 2.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17-18
- 3. 肾小管间质病变18-19
- 4. 肾小动脉病变19
- 5. 新月体形成19-20
- 6. 结语20-21
- 参考文献21-28
- 前言28-29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29-61
- 资料与方法29-33
- 1. 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29-31
- 2. 研究方法31-33
- 结果33-58
- 1.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33-37
- 2. 一般情况37-39
- 3. 伴随临床情况39-43
- 4. 实验室指标43-48
- 5. 病理情况48-53
- 6. 随访情况53-58
- 小结58
- 讨论58-61
- 1. 中医证候特点59
- 2. 临床及病理特点59-60
- 3. 近期预后探讨60-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73
- 致谢73-7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5-76
- 个人简历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德;;新月体型狼疮性肾小球肾炎[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年12期
2 王润;;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人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的细胞成分[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5年02期
3 李崇贤;;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免疫病理学的范围和过程[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3年05期
4 蓝辉耀,胡媛芳;实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Ⅰ.新月体数量、大小与抗原量、肾功能损害及预后的关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5 邹万忠,张瓦利,王盛兰,衡万杰,程惠芳;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发生机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6 刘笑芬 ,孔耀中 ,甘宁 ,黄英伟;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7 曹亚景;李绍梅;王会苗;;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检测及意义[J];临床荟萃;2010年24期
8 顾勇,范虹;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9 赵明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J];中国医刊;2001年08期
10 李鸣,张源潮;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与临床[J];新医学;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元凤;伏洁;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儿童肺出血-肾炎综合征9例[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苏娅;兰兰;田炯;贺学林;李群;韩飞;李恒;王仁定;程军;瞿立辉;王慧萍;陈江华;;进展型IgA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干预结果调查[A];2012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林;IgA肾病患者血、尿及肾组织中TGF-β1和BMP-7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米齐悦;特发性膜性肾病伴少量新月体的中医证候、临床病理及近期预后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曹亚景;IgA肾病患者尿MCP-1、β-catenin的检测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鲁晓倩;牛津分型在新月体性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邵丽娜;58例轻症IgA肾病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5 吕晶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尿中血管紧张素原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王黉;病理指标在IgA肾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林婷;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表达及其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伴少量新月体的中医证候、临床病理及近期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