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5:01

  本文关键词: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探索中药治疗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有助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方法:观察并记录21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PASI评分,检测21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TNF-α、INF-γ、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入组患者均给予清热活血解毒方药口服(主要药物为: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紫草、丹皮、当归、大青叶、生地等),临床随证加减。外用药为湿毒软膏。治疗周期为8周,每2周评价随访一次。观察并记录患者PASI评分及瘙痒程度。在治疗前后,患者均须做安全性检查。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志愿者,抽取6m1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以3000r/min离心15min后提取≥200μ L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待检。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NF-γ、IL-17和IL-23。结果:1.临床疗效经过8周“清热活血解毒法”中药汤剂的治疗后,21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2%。治疗前PASI评分平均为(12.31±7.00),治疗4周时PASI评分为(7.63±4.46),治疗8周后为(4.20±3.94)。治疗前与治疗4周比较,t=5.762;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比较,t值为5.79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药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后患者PASI评分显著下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外周血血清中TNF-α、INF-γ、IL-17和IL-23水平的比较。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15.42±6.9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7±5.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下降为(11.37±5.73)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INF-γ含量(58.50±19.78)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7.26±21.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NF-γ含量为(39.10±21.78)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含量(28.84±16.47)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84±11.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含量为(25.35±17.05)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血清IL-23含量(515.33±206.40)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231.73±167.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血清IL-23含量为(403.01±211.1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运用“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NF-γ、TNF-α、IL-17、IL-23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后可以降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NF-γ含量。
【关键词】:清热活血解毒法 细胞因子 银屑病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33
  • 综述一 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1-23
  • 1. 病名沿革11
  • 2. 病因病机认识11-13
  • 3. 治疗13-19
  • 4. 小结19-20
  • 参考文献20-23
  • 综述二 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23-33
  •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ldn,IL)23-25
  • 2. 干扰素(Interferon,IFN)25-26
  • 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factor,TNF)26
  • 4.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er,CSF)26-27
  • 5.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27-28
  • 6.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28-29
  • 7. 结语与展望29-30
  • 参考文献30-33
  • 前言33-34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4-46
  • 1. 研究对象34-35
  • 2. 研究方法35-38
  • 3. 研究结果38-46
  • 结语46-48
  • 1. “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46-47
  • 2.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47
  •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47
  • 4.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49
  • 附录49-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京海,金岚,吴惠t ,秦立模,朱丽芬,吴文媛,秦万章;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张晓红,瞿幸,周志强,牛福林,张建中;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患者鳞屑白介素8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3 刘涛峰,张学军,杨森,王福喜,魏生才,陈珊宇;银屑病诱发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4 张力军,杨雪琴,樊建勇,刘秀清;银屑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6期

5 冯素英,靳培英;饮酒和银屑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6 孙军红,方跃明,郑茂荣;银屑病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5期

7 李占国,秦社玲,张素红,张长军;整体综合思维在银屑病诊治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0年02期

8 曹序浦;老药新用治疗银屑病[J];天津药学;2000年03期

9 陈英,智强,朱年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年04期

10 霍秀琪;银屑病治疗的进展[J];医学文选;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李斌;;银屑病与肥胖新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范平;张禁;黎超;;127例长期缓解的银屑病共同点调查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厚峰;;根据三个基因分类的银屑病临床特征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涂彩霞;齐晓怡;;银屑病治疗的整体观——生活方式和饮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雪琴;;对银屑病30年的研究和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付翔宇;陈宏;;银屑病的危险因素(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刚;;特殊类型银屑病的治疗[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沙海松;;陈凯教授对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银屑病中医药防治交流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9 樊建勇;杨雪琴;张力军;刘秀清;;银屑病患者血中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mRNA的测定及其意义[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潘德海;张晓艳;郑占财;刘永生;;染发剂过敏诱发银屑病8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成学;烟酒与银屑病[N];中药报;2000年

2 牧童;银屑病怎样防[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严少卫;银屑病诊治应重视心理疏导[N];健康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海霞 吴大卫 夏厦;关爱银屑病患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郭艳丽;引起银屑病的4大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本报记者 徐亚静;银屑病宁可不治莫乱治[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英栋;治银屑病当重疗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记者 顾泳;上海银屑病发病率约0.2%[N];解放日报;2010年

9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从系统理论解读汗对银屑病防治的重要性[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10 记者 田雅婷;我国银屑病患者仅15%接受正规治疗[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平;银屑病激发因素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2 李龙年;汉族人群与欧美人群银屑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异质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金海蓉;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及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陈曦;JAK/STAT信号通路与银屑病辨证分型的关联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徐丽敏;银屑病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相关药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陈静;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LR9、IRF-7、IFN-αmRNA表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春芳;转化生长因子βs及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8 唐玲;银屑病患者朗格汉斯细胞异常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9 李波;银屑病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陈小红;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支杆菌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军;银屑病临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罗庆;银屑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3 吉莉;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应激、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为;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关联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田雅;527例银屑病住院患者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艳霞;银屑病的发病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刘爱花;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梁兴龙;62例银屑病住院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9 李俊丽;银屑病治疗现状及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艳;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脂影响的回顾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清热活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3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