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灸内篇》学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1:05
目的:本文以《针灸内篇》为研究对象,对该书的学术内容及学术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对现代针灸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医文献方法学对《针灸内篇》相关文献进行查找、筛选、收集;采用传统文献学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类;运用医学史方法从学术史的研究“针感”、“十二经穴排列顺序”及“沿皮刺”的拓展过程;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对文献资料从针灸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十四经脉腧穴针刺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针灸内篇》的作者林屋江上外史,其生存年代大约在清代时期。由于书中多次提到了“凌汉章”及书中对部分腧穴的针刺方法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凌氏”的针刺方法相同,因此后人认为本书继承了凌云的学术思想;2,《针灸内篇》对针感的理解较其他针灸古文献深刻,从针感能判断疾病的性质,从针感能判断疾病的深浅轻重及预后,及从针感能判断针刺的刺激量是否已经足够;3.《针灸内篇》对十二经穴的排列与其他书有独特之处,通过对古文献进行分析及梳理总结出古文献对十二经脉腧穴的排列循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是通过传统的十二经脉走向顺序进行排列的;第二是通过人体的部位对腧穴进行排列的。然而《针灸内...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针灸内篇》概述
第一节 《针灸内篇》的简介
第二节 学术传承研究
第三节 《针灸内篇》特点
一、拓展了“针感”的内涵
二、特殊的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
三、拓展了浅刺针法中的透针法及沿皮刺的应用
四、对补泻手法的点评以及对“内丹”的记载
第二章 《针灸内篇》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拓展了“针感”的内涵
一、“针感”的概念
二、《针灸内篇》的“针感”特点
三、总结
第二节 《针灸内篇》十二经脉腧穴的排列顺序
一、《黄帝内经》中对腧穴的排列顺序
二、按照十二经脉排列腧穴顺序的文献
二、按照人体部位进行对腧穴排列顺序的文献及排列特点
三、按照其他方式进行对腧穴进行排列
四、总结
第三节 《针灸内篇》中的腧穴及针刺方法的学术特点
一、《针灸内篇》中对十四经脉的腧穴整理
二、《针灸内篇》中对腧穴定位特点
三、《针灸内篇》中对沿皮刺及透刺的运用
四、《针灸内篇》中的补泻手法
四、总结
第四节 其他学术思想探讨
一、《针灸内篇》禁针歌与禁灸歌的来源
二、《针灸内篇》养针的来源
三、《针灸内篇》中“内丹”心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凌氏沿皮刺法阐释[J]. 凌宽,凌建维. 中医杂志. 2016(07)
[2]浅谈针灸之得气、针下感和候气[J]. 方雅靖. 中国民间疗法. 2015(03)
[3]针推专业学生基础功法训练和针灸技能提高的研究与实践[J]. 马巧琳,高希言,叶险峰,胡斌,郑明常. 中国针灸. 2014(01)
[4]“得气”含义及客观化研究[J]. 张玲,申松希,朱世鹏,许咏思,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吉林中医药. 2013(10)
[5]凌氏针灸撷要[J]. 凌建维,凌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3)
[6]有关得气的误解:从历史回顾到实验研究[J]. 黄涛,孔健,黄鑫,徐一慧. 中国针灸. 2008(02)
[7]浅谈针刺手法的基本功锻炼[J]. 马闯. 针灸临床杂志. 2003(08)
[8]明代针灸家凌汉章针法探秘[J]. 杭宇飞. 针灸临床杂志. 2002(02)
[9]凌云生卒年考略[J]. 李锄.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02)
[10]有担有截起沉疴——凌汉章的用穴和针法[J]. 李鼎.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3(11)
硕士论文
[1]古代针灸歌赋的文献研究[D]. 艾莹.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1305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针灸内篇》概述
第一节 《针灸内篇》的简介
第二节 学术传承研究
第三节 《针灸内篇》特点
一、拓展了“针感”的内涵
二、特殊的十二经脉的排列顺序
三、拓展了浅刺针法中的透针法及沿皮刺的应用
四、对补泻手法的点评以及对“内丹”的记载
第二章 《针灸内篇》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拓展了“针感”的内涵
一、“针感”的概念
二、《针灸内篇》的“针感”特点
三、总结
第二节 《针灸内篇》十二经脉腧穴的排列顺序
一、《黄帝内经》中对腧穴的排列顺序
二、按照十二经脉排列腧穴顺序的文献
二、按照人体部位进行对腧穴排列顺序的文献及排列特点
三、按照其他方式进行对腧穴进行排列
四、总结
第三节 《针灸内篇》中的腧穴及针刺方法的学术特点
一、《针灸内篇》中对十四经脉的腧穴整理
二、《针灸内篇》中对腧穴定位特点
三、《针灸内篇》中对沿皮刺及透刺的运用
四、《针灸内篇》中的补泻手法
四、总结
第四节 其他学术思想探讨
一、《针灸内篇》禁针歌与禁灸歌的来源
二、《针灸内篇》养针的来源
三、《针灸内篇》中“内丹”心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凌氏沿皮刺法阐释[J]. 凌宽,凌建维. 中医杂志. 2016(07)
[2]浅谈针灸之得气、针下感和候气[J]. 方雅靖. 中国民间疗法. 2015(03)
[3]针推专业学生基础功法训练和针灸技能提高的研究与实践[J]. 马巧琳,高希言,叶险峰,胡斌,郑明常. 中国针灸. 2014(01)
[4]“得气”含义及客观化研究[J]. 张玲,申松希,朱世鹏,许咏思,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张露芬,朱江. 吉林中医药. 2013(10)
[5]凌氏针灸撷要[J]. 凌建维,凌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3)
[6]有关得气的误解:从历史回顾到实验研究[J]. 黄涛,孔健,黄鑫,徐一慧. 中国针灸. 2008(02)
[7]浅谈针刺手法的基本功锻炼[J]. 马闯. 针灸临床杂志. 2003(08)
[8]明代针灸家凌汉章针法探秘[J]. 杭宇飞. 针灸临床杂志. 2002(02)
[9]凌云生卒年考略[J]. 李锄. 杏苑中医文献杂志. 1994(02)
[10]有担有截起沉疴——凌汉章的用穴和针法[J]. 李鼎.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3(11)
硕士论文
[1]古代针灸歌赋的文献研究[D]. 艾莹.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1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613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