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4:11

  本文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舌象、脉象分布规律的观察,以探索其与胃镜下表现及肝硬化病程、Hp等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施治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并初步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医与现代医学联合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PHG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中医证型、舌象、脉象等临床征象进行收集,并统一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其镜下表现,完善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中医证型参照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将PHG患者分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等6种证型;统计学分析:将所涉病例数据输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后,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从各方面研究PHG中医证型及舌脉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镜下表现的关系:中医证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30.0%)瘀血阻络证(17.8%)肝气郁结证(17.8%)脾肾阳虚证(13.3%)水湿内阻证(12.2%)肝肾阴虚证(8.9%);PHG轻度所占比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22.2%)肝气郁结证(13.3%)瘀血阻络证(12.2%)脾肾阳虚证(10.0%)水湿内阻证(8.9%)肝肾阴虚证(6.7%);PHG重度所占比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7.8%)瘀血阻络证(5.6%)肝气郁结证(4.4%)水湿内阻证(3.3%)脾肾阳虚证(3.3%)肝肾阴虚证(2.2%);(2)舌象与镜下表现的关系:舌质分为红(34.4%)、淡红(13.3%)、淡白(12.2%)、紫暗(11.1%)、淡胖(8.9%)、绛红(7.8%)、瘀斑瘀点(6.7%)、齿痕舌(5.6%);PHG轻度舌质为:红(28.9%)淡红(10.0%)紫暗(7.8%)淡白(7.8%)淡胖(5.6%)瘀斑瘀点(4.4%)齿痕(4.4%)绛红(4.4%);重度为:红(5.6%)淡白(4.4%)紫暗(3.3%)淡红(3.3%)淡胖(3.3%)绛红(3.3%)瘀斑瘀点(2.2%)齿痕(1.1%);舌苔分为:黄腻(33.3%)薄白(25.6%)白滑(17.8%)润(7.8%)少苔(7.8%)薄黄(4.4%)剥苔(3.3%);PHG轻重度舌苔基本一致,主要次序为:黄腻薄白白滑润少苔薄黄剥苔。(3)脉象与镜下表现的关系:脉象主要为:弦滑(21.1%)弦(17.8%)细弱(12.2%)细涩(12.2%)沉细(10.0%)滑数(8.9%)细数(5.6%)芤脉(5.6%)沉迟(3.3%)细(3.3%);PHG轻度脉象为:弦弦滑细弱细涩沉细滑数细细数芤沉迟,重度脉象为:弦滑弦细弱细涩滑数沉细芤脉细数沉迟细。(4)Hp与PHG的中医证型、舌苔、病情程度的关系:Hp感染的中医证型为:湿热蕴结证(22.2%)瘀血阻络证(15.6%)脾肾阳虚证(7.8%)肝气郁结证(6.7%)水湿内阻证(5.6%)肝肾阴虚证(4.4%);Hp感染的舌苔分布为:黄腻(22.2%)薄白(18.9%)白滑(8.9%)润(4.4%)少苔(4.4%)剥苔(2.2%)薄黄(1.1%);PHG轻度中Hp阴性与阳性率分别为:(32.2%)、(41.1%),重度中为:(5.6%)、(21.1%)。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舌象、脉象与其胃镜下水肿、糜烂、充血、出血点等黏膜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与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以及PHG的轻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是影响PHG病情轻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 中医证型 胃镜下表现 相关性 食管静脉曲张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英文缩略词表12-14
  • 前言14-16
  • 临床研究16-38
  • 1 研究对象16-18
  • 1.1 病例来源16
  • 1.2 诊断标准16-17
  • 1.2.1 西医诊断标准16
  • 1.2.2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16-17
  • 1.3 纳入标准17
  • 1.4 排除标准17-18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18
  • 2 研究方法18-20
  • 2.1 检查仪器18
  • 2.2 观察指标18
  • 2.3 观察方法18-19
  • 2.4 胃镜检查过程中或病例资料调查中可能出现情况的相关处理措施19
  • 2.5 研究质量控制19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19-20
  • 3 结果20-31
  • 3.1 门脉高压性胃病性别与年龄构成情况20
  • 3.2 门脉高压性胃病病情程度与年龄、性别分布的关系20-21
  • 3.3 门脉高压性胃病病情程度与肝硬化病程的关系21-22
  • 3.4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镜下表现关系22-24
  • 3.4.1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分布22
  • 3.4.2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22-23
  • 3.4.3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食管静脉曲张关系23-24
  • 3.4.4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24
  • 3.5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象分布与胃镜下表现关系24-28
  • 3.5.1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质分布规律24-25
  • 3.5.2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质与胃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25-26
  • 3.5.3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苔分布规律26-27
  • 3.5.4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苔与胃镜下黏膜表现的相关性27-28
  • 3.6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分布与胃镜下表现关系28-29
  • 3.6.1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分布规律28-29
  • 3.6.2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与胃镜下黏膜表现关系29
  • 3.7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29-31
  • 3.7.1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29-30
  • 3.7.2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苔的关系30-31
  • 3.7.3 Hp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31
  • 4 讨论31-38
  • 4.1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基本情况31-32
  • 4.2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年龄与性别比例分布特征32-33
  • 4.3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肝硬化病程的关系33-34
  • 4.4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特征及其胃镜下表现关系34-35
  • 4.5 门脉高压性胃病舌象特征及其与胃镜下表现关系35-36
  • 4.6 门脉高压性胃病脉象特征及其与胃镜下表现关系36
  • 4.7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Hp的关系36-38
  • 结语38-39
  • 1 结论38
  • 2 问题与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8
  • 文献综述48-65
  • 综述一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48-55
  • 1 PHG的流行病学分析48-49
  • 2 PHG的发病与影响因子49-53
  • 2.1 门静脉高压的影响49
  • 2.2 胃黏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胃黏膜屏障受损的影响49-50
  • 2.3 食管静脉曲张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50
  • 2.4 血管活性物质、胃肠道激素以及热休克蛋白等物质的作用50-52
  • 2.4.1 NO对胃粘膜的作用50-51
  • 2.4.2 前列腺素的影响51
  • 2.4.3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内皮素的影响51
  • 2.4.4 胃肠激素的作用51
  • 2.4.5 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等因素的作用51-52
  • 2.5 PHG与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52
  • 2.6 PHT的治疗及乙醇等与PHG的相关性52-53
  • 3 PHG的诊断学研究53
  • 3.1 PHG的胃镜及组织学诊断53
  • 3.2 PHG的影像学特点53
  • 4 PHG的治疗53-55
  • 4.1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54
  • 4.2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54
  • 4.3 血管加压素及类似物的作用54
  • 4.4 抑酸类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的使用54-55
  • 4.5 外科以及介入治疗的运用55
  • 综述二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55-58
  • 1 病因病机55-56
  • 2 辨证分型56-57
  • 2.1 肝郁湿热证56
  • 2.2 肝郁脾虚证56
  • 2.3 瘀血阻络证56-57
  • 2.4 脾肾阳虚证57
  • 2.5 肝肾阴虚证57
  • 2.6 其他57
  • 3 治疗及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5
  • 致谢65-66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辉;吕东勇;何洁茹;邓金凤;黄春莲;韦志辉;邝卫红;;基于数据挖掘对国医大师治疗肝硬化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12期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5年10期

3 陈丽;;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5年05期

4 王建军;王泽友;姚永良;吴建红;李光新;;幽门螺杆菌作用巨噬细胞后诱导的炎症反应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年06期

5 徐嘉蔚;陈斌;李玲;何琬;王国栋;刘璇;;肝病实脾法对肝硬化大鼠胃动素、胃动素受体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年02期

6 刘斌斌;;张腊荣辨治肝硬化的临证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5年03期

7 李一鑫;李秀明;张楠;张微;陈成;陶林;赵瑾;李述刚;李锋;张文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年02期

8 宣佶;王峰;宗光全;王伟;张宇飞;徐琳;栾洋;刘仁民;;肝硬化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年01期

9 庞念德;陈安海;;乙型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粘膜病变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年12期

10 龚向京;彭中娟;戴琦;;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子银;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2 易小伟;替普瑞酮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3 梅琼;护胃汤对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尧振中;热休克蛋白70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芮玩珠;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7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