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23:10

  本文关键词: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炮附子(黑顺片)、炙甘草、白术和桂枝四味中药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温阳补中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寒痹。本文以“甘草附子汤”中黑顺片单方、黑顺片药对和全方中生物碱组分以及生物碱与黄酮、皂苷组分配伍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的研究,确定方剂中起药效作用的药物和化学组分以及分析方中化学组分治疗风湿病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1.“甘草附子汤”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本文应用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来研究药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黑顺片有显著的抑制疼痛的作用;黑顺片与“甘草附子汤”中其他药物配伍时,甘草、桂枝和白术均能不同程度增强其镇痛作用,且甘草的效果最强;方中生物碱组分与黄酮、皂苷组分配伍时,黄酮组分可显著增强生物碱组分的镇痛作用。推测,“甘草附子汤”方中起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黑顺片和甘草,化学组分主要是生物碱和黄酮组分。2.“甘草附子汤”抗炎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应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急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慢性炎症模型)实验来研究药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甘草附子汤”中黑顺片和生物碱组分急性抗炎效果比慢性抗炎效果好;黑顺片与甘草配伍急性抗炎效果和慢性抗炎效果均较好;黑顺片与白术、桂枝配伍急性抗炎效果好。生物碱组分分别与黄酮、皂苷组分配伍给药,急性抗炎效果和慢性抗炎效果均增强;生物碱组分与黄酮组分配伍急性抗炎效果好;生物碱组分与皂苷组分配伍慢性抗炎效果好;生物碱组分、黄酮组分和皂苷组分三者配伍急性抗炎和慢性抗炎效果均最好。推测,“甘草附子汤”方中起抗炎作用的药物主要是甘草,化学组分主要是皂苷组分和黄酮组分。3.“甘草附子汤”免疫作用的药效学研究测定药物对RAW264.7细胞IL-1、IL-2和TNF-α三种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来研究免疫作用。结果表明,“甘草附子汤”中黑顺片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黑顺片与白术配伍免疫抑制作用减弱,黑顺片与甘草、桂枝配伍免疫抑制作用增强。生物碱组分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生物碱组分与黄酮组分配伍免疫抑制作用增强,生物碱组分与皂苷组分配物免疫抑制作用下降。推测“甘草附子汤”中黑顺片、甘草、桂枝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白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碱组分、黄酮组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皂苷组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4.“甘草附子汤”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治疗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使用代谢组学的方法,采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分析手段,对相关药物治疗佐剂型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26个药物影响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包括犬尿喹啉酸、黄尿酸、4-吡哆酸、柠檬酸、苯丙氨酸、肌酐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处于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亚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TCA循环和维生素B6代谢等代谢通路。给药后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表明“甘草附子汤”中生物碱组分、黄酮组分和皂苷组分治疗佐剂型关节炎,主要是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肠内菌群代谢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甘草附子汤 风湿病 药效学 代谢组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20
  • 1.1“甘草附子汤”简介12-16
  • 1.2 UPLC-Q-TOF-MS介绍16-17
  • 1.3 代谢组学介绍17-18
  • 1.4 风湿病简介18-19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19-20
  • 第二章“甘草附子汤”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20-28
  • 2.1 引言20
  • 2.2 实验材料20-21
  • 2.2.1 动物20
  • 2.2.2 中药材20-21
  • 2.2.3 试剂21
  • 2.2.4 仪器21
  • 2.3 试验方法21-23
  • 2.3.1 药液的制备21
  • 2.3.2 给药标准21-22
  • 2.3.3 造模方法及分组处理22-23
  • 2.4 统计学处理23
  • 2.5 实验结果23-26
  • 2.5.1 热板实验结果23-25
  • 2.5.2 醋酸扭体实验结果25-26
  • 2.6 讨论26
  • 2.7 小结26-28
  • 第三章“甘草附子汤”抗炎作用的药效学研究28-42
  • 3.1 引言28
  • 3.2 实验材料28-29
  • 3.2.1 动物28-29
  • 3.2.2 中药材29
  • 3.2.3 试剂29
  • 3.2.4 仪器29
  • 3.3 试验方法29-31
  • 3.3.1 药液的制备29
  • 3.3.2 给药标准29-30
  • 3.3.3 造模方法及分组处理30-31
  • 3.4 检测指标31
  • 3.4.1 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的检测指标31
  • 3.4.2 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的检测指标31
  • 3.5 统计学处理31
  • 3.6 实验结果31-39
  • 3.6.1 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实验结果31-33
  • 3.6.2 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实验结果33-39
  • 3.7 讨论39-40
  • 3.8 小结40-42
  • 第四章“甘草附子汤”免疫作用的药效学研究42-48
  • 4.1 引言42
  • 4.2 实验材料42-43
  • 4.2.1 细胞42
  • 4.2.2 中药材42
  • 4.2.3 试剂42-43
  • 4.2.4 仪器43
  • 4.3 试验方法43-45
  • 4.3.1 药液的制备43
  • 4.3.2 给药标准43-45
  • 4.4 试验结果45-46
  • 4.5 讨论46-47
  • 4.6 小结47-48
  • 第五章“甘草附子汤”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治疗作用代谢组学的研究48-67
  • 5.1 引言48
  • 5.2 实验材料48
  • 5.3 试验方法48-49
  • 5.3.1 药液的制备48
  • 5.3.2 给药标准48
  • 5.3.3 造模方法及分组处理48-49
  • 5.4 尿样处理49
  • 5.5 UPLC-MS条件49
  • 5.6 数据分析49
  • 5.7 结果与讨论49-66
  • 5.7.1 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生物标记物的鉴定49-53
  • 5.7.2 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所影响的代谢通路的研究53-55
  • 5.7.3 佐剂型关节炎模型代谢通路的研究55-58
  • 5.7.4“甘草附子汤”中生物碱组分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58-66
  • 5.8 小结66-67
  • 第六章 总结67-69
  • 参考文献69-79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常志;甘草附子汤治疗类风湿23例[J];四川中医;2001年11期

2 李剑峰;吴亚琳;;甘草附子汤临床应用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安廷华;;甘草附子汤的临床运用[J];河北中医;1984年03期

4 李一立;;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1986年02期

5 孙华周;;甘草附子汤止汗三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05期

6 邓伟;;甘草附子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8年07期

7 叶映月;;甘草附子汤治疗寒湿型踝关节炎33例时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12期

8 李华安;张紫玲;;甘草附子汤的临床新用[J];河南中医;1989年04期

9 黄道富;肖美珍;樊新贵;;甘草附子汤新用[J];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04期

10 黄道富;肖美珍;;甘草附子汤治疗急症新用[J];陕西中医;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仲一;蒋宇光;陈志娟;孙育敏;袁淑琴;;甘草附子汤镇痛消炎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秋涛;甘草附子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阚鸿;乌头类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吸收转运机制的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媛媛;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要晓静;甘草附子汤化学成分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3 董霞;甘草附子汤合煎液与分煎液抗炎镇痛药效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丁茹;甘草附子汤中生物碱类成分吸收转运的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明慧;甘草附子汤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COLI代谢及Cath K表达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药效学及代谢组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9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