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民族药材黄蜀葵子质量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3 18:07
  目的对黄蜀葵子的性状、鉴别、检查项、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成分分析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建立黄蜀葵子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拟定黄蜀葵子药材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眼观、手摸和鼻闻等方法对黄蜀葵子药材的性状进行总结与归纳,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薄层色谱鉴别,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等测定方法对其进行检查项研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黄蜀葵子药材进行结构鉴定及成分分析,采用GC法对其脂肪酸类成分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建立黄蜀葵子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通过对黄蜀葵子的观察与测量,结合相关文献的支撑,对其性状进行了客观实际的描述。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显示其显微特征明显,样品的分离度好,斑点清晰;红外光谱分析得药材中存在大量的长链脂肪酸。10批黄蜀葵子药材的水分含量在9.99%12.14%范围内,平均值为10.78%;总灰分含量在4.75%...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民族药材黄蜀葵子质量标准研究


植物标本图

植物标本


植物采集与样品图

黄蜀葵,显微图


图 3-1 黄蜀葵子显微图Fig.3-1 Micrograph of the seeds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种子的形态特征:肾形,直径为 3.45~3.86 mm,成熟时呈褐色、黄褐色或浅褐色。表皮细胞径向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淀粉粒存于中果皮的皱缩细胞中,并含暗棕色物。种子表面为网状纹饰,网格形状多为长方形、五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但大小不统一,网脊粗细不统一,多数脊顶比较粗糙;脂肪及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状分散存在植物种子的细胞质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比重较小,折光性强。脂肪遇苏丹 III 溶液显橙红色。显微图见图 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J]. 朱满香,郑杰,王建霞,刘一涵,田云刚,郭洪伟,魏华.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贵州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J]. 林婧,梁茜,江帆,李明,安崇惠.  中药材. 2018(02)
[3]黄蜀葵花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尚立霞,况成裕,袁振海,郭小藤,刘玲玲,张清华.  食品与药品. 2018(01)
[4]黄蜀葵种子中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利用价值探讨[J]. 刘杰,郭盛,朱振华,严辉,钱大玮,段金廒.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4)
[5]从中药资源-质量-质量标志物认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J]. 刘昌孝.  中草药. 2016(18)
[6]黄葵胶囊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研究新进展[J]. 徐丽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19)
[7]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 陈海龙,江帆,丁小艳,刘丹,李明.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4)
[8]黄蜀葵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温锐,谢国勇,李旭森,秦民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02)
[9]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吴欣莉,李靖,刘美奇,秦灵灵,李林忆,吕翠岩,刘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12)
[10]黄葵子的鉴别及其亚油酸的测定[J]. 张朝阳,欧洋,马静,李卒,张力,王曙.  华西药学杂志. 2014(05)

博士论文
[1]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 陈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435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435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