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四探

发布时间:2021-11-04 01:30
  古人对于天地结构的认识有"大气举地"和"大地载于水"等,这都源于元气学说,是对元气与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认识的两个方面。在人体,与载地之"水"相参的是"通"于天气、五行属水、又为诸水之"经"行于背部的足太阳经,这符合《黄帝内经》"三阳为经"的观点;而《黄帝内经》对"三阳为经"之载地般的功能离不开三焦"导气"功能来相辅相成的认识,正是"元气与水密不可分"观念的反映。这些观念还体现在《黄帝内经》的"太一行九宫"说以及运气学说的"司天""在泉"概念中。追本溯源,由于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已经蕴含有"八方"之观念,且人面鱼纹盆之鱼尾鳍有"借风使舵"一样使鱼体浮于水中的作用,而足太阳经"三阳为经"功能之寓意源于此,故仰韶文化彩陶盆人面头后上翘之鱼尾鳍寓意为《黄帝内经》对足太阳经有载地般功能认识之滥觞。 

【文章来源】:中医学报. 2020,35(0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在泉”之气举地
    1.1 大气举地观念
    1.2 大地载于水托于气观念
    1.3 水包天地观念
    1.4 神龟背负洛书九宫观念
2 “太一”元气举地
    2.1 元气与水相辅相成
    2.2 太一行九宫依“三阳为经”功能完成
    2.3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2.4 “经水”源于“龙尾”
    2.5 “川水”与“州都之官”
    2.6 “楯”与“三阳为父”
    2.7 “昆仑”与“太一”
3 “司天”之气举地
    3.1 少阳相火与太一“行于时”
    3.2 “一阳为游部”与太一游行九宫
    3.3 三焦通汇元真
    3.4 “复气”与“太一”之“反”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三探[J]. 李建宇,蔡昱,宋雪艾.  中医学报. 2019(10)
[2]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再探[J]. 李建宇,宋雪艾,王仲霞,蔡昱,朱云.  中医学报. 2018(11)
[3]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寓意与足太阳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初探[J]. 李建宇,宋雪艾,蔡昱,朱云.  中医学报. 2018(03)
[4]《素问·脉解》篇“阳明者午也”渊源考释[J]. 李建宇,刘冰,刘飞飞,蔡昱,朱云.  中医学报. 2017(01)
[5]《素问·阴阳类论》“一阳为游部”渊源考释[J]. 李建宇,宋雪艾,张晓峰,史文丽,房吉祥,王立福.  中医学报. 2012(11)



本文编号:3474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474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