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66例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12-25 11:40
  目的观察应用强、弱刺激量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刺激组和弱刺激组各33例。取穴四神聪、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申脉(双侧)、照海(双侧)、心俞(双侧)、脾俞(双侧)。强刺激组使用0.25mm×40mm毫针深刺,行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180°,频率60~90次/min,每穴行针20s,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弱刺激组使用0.18mm×40mm毫针浅刺,行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频率<60次/min,每穴行针10s,留针期间不行针。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睡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强刺激组脱落3例,弱刺激组脱落2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统计各30例。弱刺激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76.7%,弱刺激组总有效率高于强刺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均较本组治疗前睡眠时间延长,PS... 

【文章来源】:中医杂志. 2020,61(1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取穴
        2.1.2 操作方法
        2.1.3 合并用药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睡眠时间
        2.2.2 PSQI评分[6]
        2.2.3 自拟中医证候自评量表
        2.2.4 SAS评分[7]235-236
        2.2.5 SDS评分[7]194-195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不良事件记录及处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睡眠时间、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合并用药情况
    3.4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疼痛反应及中脑内κ、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 周瑾,崔晓,齐丹丹,张梅,刘珍珍,郭孟玮,赵雅芳,任晓暄,张露芬,李晓泓,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6(05)
[2]试论针刺治疗量[J]. 吴松,梁凤霞,王华,李佳.  中国针灸. 2015(05)
[3]1063例失眠患者证型分布及诊治规律探讨[J]. 李安洪,赵琴.  陕西中医. 2014(02)
[4]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 赵忠新,张鹏,黄流清.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07)
[5]浅谈留针的时效关系[J]. 陈钰,寇晓茹.  世界中医药. 2011(03)
[6]谈因人因病掌控针灸刺激量[J]. 沙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10(09)
[7]论针灸治疗量[J]. 侯书伟,李永春.  中国针灸. 2009(08)
[8]浅谈影响针刺刺激量的因素[J]. 黄东勉.  中国热带医学. 2007(12)
[9]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J]. 卞金玲,张春红.  中国针灸. 2003(05)
[1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吴宏新,赵贵芳,高春霓,李万顺.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02)



本文编号:3552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552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