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据挖掘的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功能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率仅位于肠易激综合征之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微生态失调、内脏高敏感性、脑-肠互动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异常、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上主要包括基本饮食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等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多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辨证治疗,包括中药口服、针灸推拿、灌肠、外治法等等,有一定的特色优势。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思路新颖独特,临床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治疗成本低,因而有必要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积累的临床数据资料,对符思教授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思辨特色,为功能性腹泻的用药配伍规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搜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专家门诊就诊的105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首诊方药,将患者的基本信息、方药录入excel 2010制成数据库,检验无误后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1.0系统。首先进行总体挖掘,包括:(1)频数分析,将组方中每味中药的出现频数由高到低排序,得出使用频数较高的药味,并根据药物功能进行分类;(2)聚类分析,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将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树状图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到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并组制出常用方。其次根据临床分型进行层次挖掘,包括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弱型、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各型的分析同样包括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总体挖掘中,排在前8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其中补虚药出现频次尤其多,将近温里药出现频次的2倍。常用药对包括:山萸肉-菟丝子、苍术-苦参、补骨脂-诃子、黄芩-黄连、黑顺片-煅牡蛎、肉桂-干姜、茯苓-炒白术-山药、藿香-佩兰、天冬-麦冬、炒白扁豆-砂仁、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核心组合包括:补骨脂-诃子-黄芩-黄连-黑顺片-煅牡蛎-肉豆蔻-葛根、肉桂-太子参-干姜-茯苓-山药-白术-炙黄芪,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FDi的基本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二神丸与理中丸的合方加减。层次挖掘中,脾胃虚寒型的分析与总体基本一致。脾胃虚弱型的分析中,排在前8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化湿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清热药、安神药、收涩药,补虚药频次最多,是温里药的2倍。常用药对包括:酸枣仁-百合-合欢花、莱菔子-白豆蔻、党参-厚朴;核心组合包括:茯苓-山药-炒白术-党参-厚朴-苦参-莲子肉-苍术、藿香-佩兰-陈皮-炙黄芪-升麻,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脾胃虚弱型FDi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为底方,加升举清阳、燥湿止泻之品。肝胆湿热型的分析中,排在前6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清热药、化湿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消食药。常用药对包括:当归-生地黄、生薏米-车前子、肉桂-龙胆草、干姜-炒栀子-泽泻;核心组合包括:白豆蔻-焦麦芽-莱菔子-当归-生地黄-蒲公英-黄芩、苦参-厚朴-佩兰-枳实、补骨脂-茯苓-肉豆蔻-炒白术-藿香、肉桂-龙胆草-干姜-炒栀子-泽泻-黄连,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肝胆湿热型FDi的基本方: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兼加健脾利湿,温中固涩之品。脾肾阳虚型的分析中,排在前7位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温里药、收涩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常用药对包括:山茱萸-菟丝子、莱菔子-淫羊藿-黄精,核心组合包括:黑顺片-煅牡蛎-诃子-黄芩-黄连-补骨脂-肉豆蔻、肉桂-干姜-炒白术-茯苓-山药、法半夏-百合-莱菔子-淫羊藿-黄精,由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可得出符思教授治疗脾肾阳虚型FDi的基本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二神丸与附子理中丸的合方为底,加温补肾阳之品,如山萸肉、菟丝子、淫羊藿、盐杜仲,并加大收涩药的使用。结语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了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对、核心组合,并由此得出基本方以及治疗各型所使用的经验方,从中反映了功能性腹泻的病机治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 数据挖掘 脾胃虚寒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6
- 综述一 功能性腹泻的现代研究进展10-18
- 1 定义及诊断标准10
- 2 发病机制10-14
- 3 治疗14-15
- 4 总结15-16
- 参考文献16-18
- 综述二 功能性腹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18-26
- 1 概述18
- 2 病因病机18-20
- 3 辨证分型20-21
- 4 治疗21-24
- 5 总结24-25
- 参考文献25-26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6-63
- 前言26
- 临床资料26-27
- 研究方法27-28
- 结果28-63
- 第三部分 讨论63-73
- 结语73-74
- 致谢74-75
- 简历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琰琰;李玮;;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临床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2 尚红利;中西医治疗功能性腹泻5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潘佳蕾,冯韵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5年05期
4 张碧灵;;功能性腹泻30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7期
5 美丽克扎提.安扎尔;地丽达尔.阿布都热依;;功能性腹泻35例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2期
6 聂向荣;王玉玲;;重视功能性腹泻[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10期
7 徐鹏;;功能性腹泻35例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0年36期
8 单玉森,许敏,张武臣;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J];山东医药;1992年09期
9 于皆平;功能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1999年11期
10 冯年荣;针药并用治功能性腹泻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立红;杨云生;;海军某部功能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2 刘晓娜;王富春;;和肠止泻贴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官俏兵;;65例功能性肠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宁;功能性腹泻如何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滕小春;自我调治功能性腹泻[N];民族医药报;2001年
3 杨宁;久泻难愈之迷[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贝 科 葭 芯;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周敏;腹淀用药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佳;基于肠道味觉受体探讨“脾在味为甘”理论内涵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苗;基于数据挖掘的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晓娜;和肠止泻穴贴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严林;实脾渗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柳正植;合募配穴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白世敬;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制作及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韩玉慧;针刺曲池、上巨虚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张聪伟;健脾化湿和肠汤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研究[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徐昔非;电针大肠之俞募穴与俞募合穴治疗功能性腹泻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郭荣春;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张碧莹;不同腧穴配伍缓解功能性腹泻症状疗效初步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据挖掘的符思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用药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6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