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2-10-29 18:07
  目的:通过对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探讨益气升阳法(健尔痿方)治疗脾肾两虚型MG的临床疗效,并据此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搜集并纳入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的30例患者予益气升阳法(导师自拟健尔痿方)联合基础西药(溴吡斯的明片+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予基础西药治疗,各治疗4周。期间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许氏临床绝对记分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表等进行观察指标评定,分别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各组、各分型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从而评价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结果:本课题一共严格筛选并纳入了60例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6.67%;治疗组的西医临床总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组间对比的结果显示,两组I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比较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Ⅰ型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MG...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沿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痿证源流犀烛
    1 中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1.1 痿证的病因病机
        1.2 痿证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2.1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2.2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疗程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反应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后许氏临床绝对记分组内比较
        3.3 治疗前、后许氏临床绝对记分组间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MG临床疗效总体评价
        3.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组内比较
        3.6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组间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总体疗效评价
        3.8 治疗前、后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
        3.9 治疗前、后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5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资料结果分析
    2 组方思路
    3 验案举隅
    4 关于MG分型的选择
    5 课题的创新性
    6 不足及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观察[J]. 曾莉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2)
[2]李庚和中西医结合辨治重症肌无力经验[J]. 竺世静,李庚和.  山东中医杂志. 2018(12)
[3]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J]. 汪亮,赵重波,罗苏珊.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06)
[4]针药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举隅[J]. 樊瑞红,高帅,董红彦.  天津中医药. 2018(09)
[5]复方黄杞颗粒治疗脾肾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J]. 乔文军,崔远鸿,孔敬东,金迪,王会平,谢伟峰,鲍文晶,张静生.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7)
[6]顾锡镇运用扶元消癥饮治疗重症肌无力伴胸腺异常临证经验[J]. 李昀泽,李建军,顾锡镇,仓志兰,常诚.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6)
[7]皮部浅刺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J]. 李琛妮,付于.  河南中医. 2018(03)
[8]喹诺酮类药物诱发/加重重症肌无力个案汇总分析[J]. 谢欢,陈颖,韦凤.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01)
[9]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危重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分析[J]. 陈倩.  北方药学. 2018(02)
[10]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Tfh细胞亚群的作用[J]. 赵旭.  当代医学. 2017(35)



本文编号:3698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698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