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针药异效互补”理论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法配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22例

发布时间:2022-11-07 19:53
  目的:观察"针药异效互补"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中心面瘫专科、神经内科的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患者66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给予单纯普通针刺(阳白、攒竹、颧髎、迎香、人中、地仓、颊车、夹承浆、手三里、合谷、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对照B组给予中药口服(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木瓜、伸筋草、白芷、白术、制白附子、茯苓);治疗组给予针药并用治疗(取穴及用药同对照A组和B组)。针刺治疗1 d 1次,中药组每日内服中药1剂,治疗组在饭后30 min服用中药,再进行针刺。3组均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在第2个疗程及第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过程中,针刺和中药发挥各自的治疗效应,同时达到两者异效互补之功,因此不仅能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大大缩短其疗程,是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较佳疗法组合。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3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对比
    8.2 3组治疗4个疗程后疗效对比
    8.3 3组治疗前后中医体征、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对比
9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董珍英,张保球,郭锡全.  针刺研究. 2019(02)
[2]透刺、散刺结合推拿等方法综合治疗顽固性面瘫41例[J]. 傅宗浩,陆金男.  中国针灸. 2019(02)
[3]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 李英南,王健,周鸿飞,刘峻,张晓帆.  中医杂志. 2019(02)
[4]基于倾向性评分探讨不同灸感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J]. 朱道成,冷程,熊俊,叶文国.  针刺研究. 2018(10)
[5]特殊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曹榕娟,邱晓虎,谢晓焜.  中国针灸. 2018(03)
[6]杨骏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J]. 王陶,李在渊,各廷秋,张曼,袁爱红,杨骏.  中国针灸. 2017(06)
[7]论针药异效互补及其临床应用[J]. 韩彬,吴中朝.  中国针灸. 2013(10)
[8]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 杨万章,吴芳,张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09)



本文编号:3704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704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