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加减逍遥汤治疗耳鸣(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5-17 11:18

  本文关键词:加减逍遥汤治疗耳鸣(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逍遥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方法:根据中医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并且符合入选条件的耳鸣患者60例(60耳),采用随机配对、非盲对照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耳)。观察组口服加减逍遥汤,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两组同时配合声频共振治疗,导入药物为维生素B1100mg、B120.5mg。以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药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著。3、对照组治疗前后,胸胁胀痛、纳呆、便溏不爽这三项症状,经过t检验,均为统计量P0.05,说明这三项症状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耳鸣、抑郁或烦躁易怒症状的治疗方面,经过t检验,均为统计量P0.01,说明这两项症状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减逍遥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加减逍遥汤 声频共振 肝郁脾虚型 耳鸣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6.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8
  • 文献综述8-20
  • 1. 中医学对耳鸣的认识8-16
  • 1.1 耳鸣之释名8
  • 1.2 耳与脏腑的关系8-9
  • 1.3 古代医籍对耳鸣病因、病机的记载9-11
  • 1.4 古代医籍对耳鸣治疗的记载11-12
  • 1.5 现代医家对耳鸣的研究12-16
  • 2.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耳鸣的认识16-20
  • 2.1 特发性耳鸣的概念16
  • 2.2 特发性耳鸣的流行病学16
  • 2.3 特发性耳鸣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6-17
  • 2.4 特发性耳鸣的治疗17-20
  • 临床研究20-29
  • 1. 临床资料20-23
  • 1.1 一般资料20
  • 1.2 诊断标准20-21
  • 1.3 临床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21
  • 1.4 纳入标准21-22
  • 1.5 排除标准22
  •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22-23
  • 1.7 疗效评定标准23
  • 2. 试验方法23-24
  • 2.1 试验设计23-24
  • 2.2 药物来源及剂量24
  • 2.3 仪器来源24
  • 3. 观测项目和指标的数据收集24
  • 4. 统计学方法24
  • 5. 研究结果24-29
  • 5.1 治疗前两组的一般情况和观察指标比较24-26
  • 5.2. 观察结果与分析26-29
  • 讨论29-35
  • 1. 选题依据29
  • 2. 病因病机分析29-30
  • 3. 方解分析30-31
  • 4. 加减逍遥散汤的单味方药论述31-33
  • 5. 疗效性分析33-34
  • 6. 中医药治疗优势34-35
  • 结论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1-42
  • 附录42-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凤;林忠嗣;卞镝;张妤姝;周淑梅;;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5期

2 刘阳军;郭峰;曾斌芳;;芪茵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年03期

3 吴纪祖;郑绍先;;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30例治疗小结[J];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10期

4 刘子生;健脾荣肝汤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100例[J];中医药研究;1997年03期

5 庄子齐;针药合治中风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30例[J];江苏中医药;2005年08期

6 魏秋霞;程银英;;心理干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心理障碍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09年09期

7 于丰彦;陶双友;周福生;;康泰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0年04期

8 张雅静;薛晓琳;王天芳;李冠儒;王佳佳;韩萍;钟燕宇;李力;王庆波;汤宇;李真;王文萍;;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者疲劳状况、体质体能状态及两者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尹艳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5期

10 蒋本尤;;以肝郁为主治疗乙型肝炎418例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李勇;;十宝消ve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志伟;邵雅斐;;6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的可视化诊断[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志伟;邵雅斐;;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患者的可视化诊断[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甘爱萍;;肠泻安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跃华;相田园;张兰凤;金京南;张占强;杨京;;抑郁症患者肝郁气滞及肝郁脾虚型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跃华;相田园;张兰凤;金京南;张占强;杨京;;抑郁症患者肝郁气滞及肝郁脾虚型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谈燕清;张继红;罗涛;李浩然;;逍遥散合平胃合剂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8 李妍;刘华一;;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4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包剑锋;徐珊;;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包剑锋;徐珊;;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王金亮;乳房胀痛非独肝郁[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钟燕宇 韩萍 张雅静北京小汤山医院;中医调治肝郁脾虚型亚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广西 宁在兰;肝郁脾虚型肝硬化的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五音疗法”调理更年期[N];健康时报;2008年

5 ;传染病专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义;女性肝郁患者心身状态初探及畅郁方药效作用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曾斌芳;脂肪性肝病病证、用方用药及其临床的一体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3 赵晶;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肾虚肝郁型和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蔡昕宏;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银河;失眠症肝郁类证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临床特点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成亚亚;柴芍调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柳江;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西云;刺络放血配以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杨成林;逍遥散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衣雪源;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盘盘;柴芍六君汤合乌贝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文文;益肝健脾饮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朱秀云;健脾疏肝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郝春花;加减逍遥汤治疗耳鸣(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加减逍遥汤治疗耳鸣(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73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