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关节康复数字化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风偏瘫关节康复数字化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偏瘫是由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引起的脑损害症状,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等,中风的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中风患者丧失一种或多种运动能力。中医在治疗偏瘫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价值,但中医康复动作对偏瘫患者治疗的特点及效果一直没有量化的研究。针对此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医康复动作的特性进行研究。并根据临床数据,研究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规范化、标准化中医康复方案,设计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数字化系统。方法首先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中风偏瘫康复方案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结合中医康复专家临床经验,建立康复训练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二是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技术参数采集系统的试制,实现对康复力、康复运动轨迹的科学采集。第三是中风偏瘫中医康复的生物力学参数采集,采集中医康复手法中蕴涵的手法轨迹及力的变化曲线。第四是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数字化系统研究,建立中医康复的相关数据库,形成中风偏瘫中医康复多模式、多部位的数字化系统。本研究最后在开发了中医康复动作特征参数采集系统、完成了特征参数采集的基础上,记录了手、上肢、下肢各89位患者康复过程中肢体动作的康复力和康复动作的三维坐标,完善其特征参数的分析,重建康复动作并提取相关动作的特征信息,结合患者肌力、肌张力、年龄等数据分析患者关节康复力、运动角度和运动频率数据,得到量化的康复动作特征信息,总结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特点。结果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技术规范是以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基础,以关节康复为重点,选择六个主要关节作为康复重点建立的技术操作规范。中医康复技术参数采集系统由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技术轨迹捕捉系统、康复力采集系统、穴位点按力采集系统构成,以分别对其相关功能进行采集。论文所建立的中医康复动作特征参数采集系统能够采集及重建康复动作,记录了手、上肢、下肢各89例患者的肩部、肘部、腕部、髋部、膝部和踝部6个关节康复动作,并提取关节活动的平均最大角度、平均运动频率和康复力的最大值作为动作特征,建立患者一般资料以及肢体的肌力、肌张力等与患者康复动作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模型。结论对于中风偏瘫的中医康复应以关节康复为核心,针对腕、肘、肩、髋、膝、踝六大关节,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主动、被动、助力及阻力训练等四种不同康复训练模式;设计了采集中医康复动作特征参数的方法,并制作了中医康复动作特征参数采集系统,记录了患者康复动作信息;对于中风偏瘫中医康复动作特性的研究,从量化数据看,随着肌张力增加,康复动作中康复力增大、频率降低;随着肌力的增加,康复动作中康复力减小;重建的康复动作能够与康复医师的实时动作进行对比,可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风偏瘫 中医康复 关节康复 数字化系统 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英文缩略词10-11
- 上篇 文献综述11-40
- 综述一 中风偏瘫中医康复11-26
- 1 中风偏瘫中医康复学内涵11-12
- 2 中风偏瘫中医康复原则12-13
- 2.1 整体康复观12
- 2.2 辨证康复观12-13
- 2.3 功能康复观13
- 3 中风偏瘫中药康复13-15
- 3.1 辨证论治研究14
- 3.2 专方专法研究14-15
- 4 中风偏瘫针刺康复15-17
- 4.1 针刺治疗中风机理探讨16
- 4.2 针刺治疗中风针法研究16-17
- 5 中风偏瘫推拿康复17-20
- 5.1 推拿治疗中风机理探讨18-19
- 5.2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方法探讨19-20
- 6 中风偏瘫中医综合康复20-23
- 6.1 中药与针灸合用20-21
- 6.2 针刺加康复训练相结合21
- 6.3 药物加针灸及现代康复手段21
- 6.4 药物与针刺、按摩、康复训练相结合21-23
- 参考文献23-26
- 综述二 中风偏瘫现代康复26-40
- 1 偏瘫关节功能障碍26-29
- 1.1 上肢关节的功能活动障碍表现26-27
- 1.2 下肢关节的功能活动障碍表现27-29
- 2 偏瘫康复机制29-30
- 2.1 脑的可塑性理论29-30
- 2.2 中风后脑的功能康复30
- 3 偏瘫运动疗法30-32
- 3.1 运动疗法概念30
- 3.2 运动疗法理论基础30-31
- 3.3 运动疗法的意义和目的31-32
- 4 偏瘫康复临床研究32-33
- 5 偏瘫康复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33-36
- 5.1 我国中风病康复现状33-35
- 5.2 思考建议35-36
- 参考文献36-40
- 下篇 中风偏瘫关节康复数字化系统研究40-88
- 前言40-42
- 一般资料42-46
- 1 研究背景42
- 2 研究意义42-43
- 3 研究目的43
- 4 研究内容43-46
- 研究方法46-60
- 1 特征参数的采集方法46-51
- 1.1 康复力参数采集系统46-47
- 1.2 康复轨迹参数采集系统47-49
- 1.3 穴位点按力参数采集系统49
- 1.4 采集系统及采集软件示意图49-51
- 2 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技术参数采集51-57
- 2.1 参数采集方案设计51-52
- 2.2 参数采集总纲52
- 2.3 康复轨迹采集52-56
- 2.4 康复力采集56
- 2.5 穴位点按力采集56-57
- 3 特征参数的分析和重建方法57-60
- 3.1 特征参数的分析方法58-59
- 3.2 重建中医康复动作方法59-60
- 结果60-81
- 1 一般资料分析60-62
- 2 中医康复动作特征参数分析62-71
- 3 重建中医康复治疗动作71-81
- 讨论81-86
- 结论86-87
- 参考文献87-88
- 附录88-100
- 致谢100-102
- 个人简历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醒然;;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潘国新;陶春静;;人体肩关节运动功能康复评估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6年01期
3 饶高峰;付庆林;张文福;宋社更;陈志瑞;;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05期
4 吴忠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11期
5 刘锋;李响;张洪蕊;潘国栋;李文豪;鹿传娇;张岩;;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J];湖南中医杂志;2016年01期
6 赵碧萱;;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年01期
7 潘雪;林亚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年16期
8 杜小正;王金海;鲍春龄;焦志华;东贵荣;;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即刻效应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年07期
9 王孝理;李焕芹;马大勇;曹克刚;范吉平;;基于专家问卷的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0 殷明;;加强中国医疗学术交流 促进疼痛康复成果转化[J];中国科技产业;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玲;;脑血管病偏瘫中西医康复治疗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天然;赵春雷;;分子神经影像学及其在脑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周璐;;中医内病外治[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凯旋;经筋刺法}P合推拿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李晶晶;《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金熙哲;枳实芍药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玲玲;《千金方》论治中风病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孝理;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王亚锋;中医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风偏瘫关节康复数字化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7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