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维目标在中医学教学中的落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中医学教学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中医学的知识本身相对比较繁杂、枯燥,若单纯采用教师讲授、灌输的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自主能动地学习。我们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加教学的发现性,在教的同时更要关注“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除了最常规的讲授法以外,应当更多地本文由收集整理重视运用模拟教学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由于中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众多教学策略和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以临床常见的病案、病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或选择运用相关技能进行操作,就能达到解决疾患或病证的目的。我们在选编案例的时候,应注意病案病例的实用性与真实性,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巩固、整合所学知识或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教授中医诊断中的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时,便可列举临床病例或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望闻问切搜集病情资料,并自主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再对证施护,可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学生实际等,围绕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创新,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及策略,从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
作为面对新发展要求的教师,不应当以教材为纲盲目地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并加以编排和整合,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同时注重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从宏观上、微观上均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促进学生的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效率。
如教授中医藏象学说时,可整合联系西医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在回顾体循环、肺循环、肺通气、肺换气的基础上讲授“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等五脏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水谷”,亦可将五脏六腑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人体消化全过程的介绍,既强调了中医中的“脾”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运化”作用,也将后面章节六腑中参与消化的胆、胃、小肠、大肠的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使整体和部分相结合,并正确处理了内容的主次,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既全面又有重点地掌握。
三、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促进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以及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将过去单向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向形式。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基础上,我们可采用以学生、社会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同时优化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可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在自我评价方面,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给学生发放自评表,让学生从学习准备情况、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既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中进步。相互评价一方面为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一方面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尤其是后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拓展思路,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单向评价及被动评价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如在教授中医诊断脉诊部分时,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自行学习相关操作并配对练习,再组织各组之间的相互示范、相互纠错。同样,在针灸的技能教学中,不仅可由教师考核操作者的取穴定位、进针行针手法,被刺者亦可从自身针感、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实践中相互评价的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评价和被评价中不断总结和进步。
教学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当让社会参与评价活动,尤其是医学相关课程,更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因此融入社会评价方式非常重要。通过临床实践,以社区或医院的负责人、带教教师、患者为主体,笔耕论文,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有利于理实一体化的推进,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反思,学习先进的教育知识和理念,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升业务水平,从学生出发,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好三维目标的融合和落实。
本文编号:3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