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81例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12 18:41

  中医认为,变态反应的本质是机体受到邪毒入侵而引起。笔者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81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皮肤科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81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10-52岁,平均年龄33.57±13.27岁;病程5d-3年,平均病程0.5±0.1年;其中25例患者为荨麻疹,20例患者为湿疹,11例患者为接触性皮炎,9例患者为药本文由收集整理物性皮炎,7例患者为异位性皮炎,9例患者为其他。
  1.2 中医辨证分型 祖国中医在皮肤病的治疗上强调整体施治,笔耕论文,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中医上共分为6种类型,本组81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脾虚湿盛型,占23.46%;16例患者为湿热内蕴型,占19.75%;14例患者为风热相搏型,占17.28%;12例患者为气阴两伤型,占14.81%;11例患者为毒热燔营型,占13.58%;9例患者为气血瘀滞型,占11.11%。
  1.3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皮肤病的患者、排除20d内使用过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所服中药均为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为7d,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连续服用2-4个疗程不等。
  1.4.1 脾虚湿盛型 脾虚湿盛型患者主要为丘疹、慢性荨麻疹、水疱疹、异位性皮炎以及婴儿湿疹等。19例患者均采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方为:苍术、泽泻、茯苓、荆芥、白术、白蔻仁、陈皮厚朴、防风,气虚的患者加减党参、黄芪等治疗。
  1.4.2 湿热内蕴型 湿热内蕴型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主要为急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急性发作、丘疹性荨麻疹等。16例患者均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方为:龙胆草、黄芩、当归、栀子、生地、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等,湿重、热重的患者加减生地、苍术、防风、荆芥、知母、白鲜皮、赤芍等治疗。
  1.4.3 风热相搏型 风热相搏型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主要为荨麻疹、药疹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14例患者均采用疏风清热饮加减治疗,方为防风、金银花、蝉蜕、丹参、荆芥、牛蒡子、浮萍、连翘、生甘草等,风重、热重的患者适当加减黄芩、乌蛇、丹皮、石膏、赤芍、白蒺藜等治疗。
  1.4.4 气阴两伤型 气阴两伤型患者多为慢性起病,久治不愈,主要为慢性湿疹以及异位性皮炎。12例患者均采用四物汤治疗,方为:黄芪、甘草、生地、熟地、玄参、何首乌、红花、僵蚕、赤芍、川芎、蒺藜、麦冬等。
  1.4.5 毒热燔营型 毒热燔营型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主要为荨麻疹、药物性皮炎以及接触性皮炎等。11例患者均采用自拟清毒汤加减治疗,方为生石膏、生地、连翘、甘草、金银花、知母、赤芍、丹皮、竹叶等。血热、瘙痒的患者加减地肤子、槐花、紫草、苦参等。
  1.4.6 气血瘀滞型 气血瘀滞型患者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的异位性皮炎、慢性湿疹以及慢性荨麻疹等。9例患者均采用自拟活血汤加减治疗,方为甘草、归尾、地肤子、赤芍、防风、僵蚕、红花、地龙、陈皮等,瘀重的患者加减僵蚕、桂枝等治疗。
  1.5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将患者的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以及无效四级。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皮肤损伤完全恢复,瘙痒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皮肤损伤基本恢复,瘙痒明显减轻;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皮肤损伤部分恢复,瘙痒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皮肤损伤以及瘙痒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2 结 果
  本组81例患者中,3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痊愈,占43.21%;27例患者为显效,占33.33%;12例患者为好转,占14.81%;8例患者为无效,占9.88%;总有效率为90.12%。3 讨 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荨麻疹、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以及异位性皮炎[1]。变态反应又被称作过敏反应,是患者再次与同一种异物进行接触而受到刺激时,机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会损伤到患者体内的正常组织以及生理机能[2]。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祖国医学上很早就有记载,认为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机体禀赋不耐、营卫虚疏、卫外不固,从而导致毒邪入侵,造成机体发生一系列的过敏性反应。在治疗上以整体医疗为主,从根本上进行辩证治疗,彻底清除病因。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3]。本组研究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总有效率达到90.12%。说明中医辨证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编号:3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