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
1 骨 折
骨折是骨伤科中常见病之一,治疗中除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练功活动等外治法外,配合药物治疗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尤其是骨折的后期使用中药等补肾药,可促进骨折愈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髓则充骨。《素问逆调论》云:“肾着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脉要精微论》云:“髓者,骨之充也。”说明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骨折之后,骨髓受损,必累及于肾,故补肾即为补骨。骨碎补具有补肝肾,续筋骨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骨碎补含柚皮苷、β―谷甾醇、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淀粉及葡萄糖等。能预防和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并能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可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临床试验证明,使用骨碎补治疗骨折,可缩短本文由收集整理骨折愈合时间,尤其是对于老年骨折及一些迟缓愈合的骨折,使用骨碎补配合补肾药物,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一般常用骨碎补15g,杜仲15g,续断15g,红花10g,乳香3g,没药3g,自然铜10g等味,水煎服,入白酒30ml,温服,并配合接骨散外用,治疗骨折,可加速骨折愈合。如作者曾用骨碎补15g,续断10g,杜仲15g,炙黄芪15g,太子参15g,炙首乌15g,白术15g,川芎10g,白芍15g等,加“8”字绷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7个月延迟连接一例达骨折愈合。
2 跌扑损伤
跌扑损伤,往往使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而致局部瘀肿疼痛,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如《开宝本草》云:“主破血,止血,补伤折。”骨碎补具有行血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促进血行,消散淤血,达到消肿止痛之目的。如治疗跌扑损伤所致的局部腰膝或四肢肿痛时,在跌打方剂内,加入一味骨碎补,能加速血行,活血散瘀,增强镇痛消肿作用。可单用骨碎补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骨碎补120克,白酒500克,一同浸泡,分10次服,每日2次;另用本品同生姜同捣,外敷伤处,对胸肋挫伤或跌扑筋伤的疗效甚佳。
3 肾虚腰痛
腰为肾之府,为督脉运行之处,故久劳所伤,必损肾督,发为腰痛,临床常表现为腰部酸痛,活动受限,足软无力,劳累加重。治疗应从补肾入手,骨碎补为补肝肾,强筋骨之要药,故在治疗腰肌劳损所致的腰腿痛疾病中广泛使用。老年肾虚,腰痛脚弱用骨碎补15g,补骨脂10克,牛膝10g,桑寄生15g。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健骨之功,治疗腰腿痛效果颇佳。作者曾用骨碎补15g续断15g、杜仲15g、牛膝20g、黄芪30g、当归15g为基础方。随症加减,肾阴虚加生地、木瓜,肾阳虚加附片、肉桂等治疗腰肌劳损30例,痊愈23例,好转7例。
4 骨性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症及骨质疏松症等骨性退行性变,多发生在中年以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脊柱、膝、髋等处。其发病原因关键是肝肾亏虚,肾虚精亏。肾主骨生髓,笔耕论文新浪博客,髓充则骨壮,骨骼劲强。中年以后肝肾渐亏,气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或受风寒湿邪内侵,或过度负重用力,气血不和,经脉受阻,伤及筋骨,累及肝肾,使病情加重。故对骨质增生及骨质疏松症等退行性病变,中医多主张用补肾治疗,骨碎补甘温入肝肾,既能补肝肾,又能行血脉,故在治疗骨性退行性变病变时,效果良好。如临床加用补骨脂、续断、杜仲、独活、怀牛膝、巴戟天、狗脊、桑寄生、秦皮、威灵仙、当归等药。例如笔者曾辩证治疗骨质增生症31例,症状消失者20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以上。
5 小 结
综上所述,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肾精足则骨骼劲强有力,肾精衰则萎而髓枯。故肾与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骨伤科疾病治疗应从补肾入手,而骨碎补甘温主入肝肾,具有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等作用。古人谓此药入肾治骨,并能治骨疗碎,因得此名。所以,在骨伤科疾病中,考虑应用骨碎补加味,多能收到良好效果。
本文编号:3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