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结直肠扩张刺激模型大鼠内脏伤害性反应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7 19:22
1研究背景内脏痛(Visceral pain)是一种以内脏疼痛、内脏高敏感为主要特征的常见临床表现。内脏痛不同于躯体炎性痛和神经病理痛,其疼痛位置不明确,性质难以描述,可伴有牵涉痛。内脏痛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继发性躯体痛敏,产生不良负面情绪,出现恶心、大量出汗、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自主神经反应。内脏痛多见于胃肠道相关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等功能性与炎症性疾病。此类疾病相当于中医肠腑病中的腹痛。目前,内脏痛相关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药物成瘾性,手术费用高昂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替代疗法治疗内脏痛是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的。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各种急、慢性内脏痛,其调节胃肠功能,治疗肠道类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常用穴有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等。随着内脏痛动物模型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检测手段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针灸治疗内脏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针刺镇痛的效果可信,但对比不同穴位,不同电针强度对内...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结直肠内脏痛的认识
1.1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
1.2 结直肠内脏痛与腹痛相关性
1.3 针灸治疗内脏痛理论依据
2 结直肠内脏痛有关疾病及常规治疗
3 针刺治疗内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
4 针刺治疗内脏痛机制研究进展
4.1 内脏痛的动物模型
4.2 内脏痛相关评价指标
4.3 针灸治疗内脏痛机制研究
5 不同穴位、不同强度电针镇痛效应差异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电针对结直肠扩张刺激模型大鼠内脏伤害性痛反应的电生理研究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模型的制备
1.4 腹直肌肌电电极的放置
1.5 电生理学研究实验流程
1.6 统计方法
1.7 实验结果
2 电针对结直肠扩张刺激模型大鼠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模型的制备及电针干预
2.4 灌流及组织切片的制备
2.5 溶液的配制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7 统计方法
2.8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1 内脏痛观察指标的选择
2 天枢穴,足三里,曲池穴中医认识及应用
3 不同神经节段的穴位之间针刺镇痛效应的差别
3.1 同(近)神经节段水平的针刺镇痛效应
3.2 异(远)神经节段水平的针刺镇痛效应
4 本研究相关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54860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结直肠内脏痛的认识
1.1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
1.2 结直肠内脏痛与腹痛相关性
1.3 针灸治疗内脏痛理论依据
2 结直肠内脏痛有关疾病及常规治疗
3 针刺治疗内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
4 针刺治疗内脏痛机制研究进展
4.1 内脏痛的动物模型
4.2 内脏痛相关评价指标
4.3 针灸治疗内脏痛机制研究
5 不同穴位、不同强度电针镇痛效应差异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与结果
1 电针对结直肠扩张刺激模型大鼠内脏伤害性痛反应的电生理研究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模型的制备
1.4 腹直肌肌电电极的放置
1.5 电生理学研究实验流程
1.6 统计方法
1.7 实验结果
2 电针对结直肠扩张刺激模型大鼠延髓孤束核c-fos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模型的制备及电针干预
2.4 灌流及组织切片的制备
2.5 溶液的配制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7 统计方法
2.8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1 内脏痛观察指标的选择
2 天枢穴,足三里,曲池穴中医认识及应用
3 不同神经节段的穴位之间针刺镇痛效应的差别
3.1 同(近)神经节段水平的针刺镇痛效应
3.2 异(远)神经节段水平的针刺镇痛效应
4 本研究相关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854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5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