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治内府”理论探讨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减退的治疗作用
发布时间:2024-01-29 23:5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患者9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即下合穴组、原穴组、非经非穴组、等待治疗组,各24例,分别给予电针下合穴、电针原穴、电针非经非穴及等待治疗,3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对比四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1)总有效率:下合穴组为95.83%,原穴组为83.34%,非经非穴组为64.67%,等待治疗组为45.84%,下合穴组、原穴组、非经非穴组总有效率均高于等待治疗组(P<0.01);下合穴组和原穴组总有效率高于非经非穴组(P<0.05);下合穴组总有效率高于原穴组(P<0.05)。(2)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与等待治疗组相比,下合穴组、原穴组、非经非穴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下合穴组、原穴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原穴组比较,下合穴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稍缩短(但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及一般资料比较
1.3 诊断标准
1.4 观察病例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临床实施
2.2 异常情况处理
2.3 电针注意事项
3 疗效观察及评判
3.1 疗效观察内容
3.2 疗效评价标准
3.3 安全性评估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统计分析
5.1 所有病例治疗后总疗效的比较
5.2 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5.3 首次排气时间比较
5.4 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5.5 治疗前后腹胀评分比较
5.6 治疗前后腹痛评分比较
6 安全性监测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减退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现状
2 西医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减退的认识及治疗
2.1 西医对该病的认识
2.2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
3 电针及选穴依据
3.1 电针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3.2 选穴依据
4 关于本试验的结果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基本信息
附录3:观察指标(只需观察治疗后第三天)
附录4 目视模拟评分
综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89083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及一般资料比较
1.3 诊断标准
1.4 观察病例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临床实施
2.2 异常情况处理
2.3 电针注意事项
3 疗效观察及评判
3.1 疗效观察内容
3.2 疗效评价标准
3.3 安全性评估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统计分析
5.1 所有病例治疗后总疗效的比较
5.2 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5.3 首次排气时间比较
5.4 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5.5 治疗前后腹胀评分比较
5.6 治疗前后腹痛评分比较
6 安全性监测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减退的认识及治疗
1.1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现状
2 西医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减退的认识及治疗
2.1 西医对该病的认识
2.2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
3 电针及选穴依据
3.1 电针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3.2 选穴依据
4 关于本试验的结果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基本信息
附录3:观察指标(只需观察治疗后第三天)
附录4 目视模拟评分
综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89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890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