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5-26 12:03

  本文关键词: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电针密波结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的观察,证明此疗法可有效减轻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方法:将门诊及住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组,三组各30例。西药组予以单纯口服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治疗,0.1 g/次,每日2次,隔日增加到0.2g/次,每日2次,病程为21天;针刺组运用电针下关穴为主的针刺治疗方法,电针波型为密波,持续时间30min,1次/d,针刺6天后休息1天,共21天;针药组为西药组与针刺组联合治疗,疗程为21天。于患者治疗前、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在各个时期的疼痛程度(Visual AnalagueScale,VAS)、简化马克吉尔问卷(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发作次数。最后统计分析三组各阶段的观察指标变化,对比疗效。结果:1三组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组内比较,VAS积分、简化马克吉尔问卷积分、疼痛次数均减少,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患者治疗后,经两两组间比较,统计分析显示显著性差异;西药组与针刺组方差分析比较P0.05,而针药组与西药组、针刺组方差分析比较P均0.05。结论:1针药组、针刺组、西药组对治疗轻中度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有效;2针刺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针药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组、西药组;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电针结合西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更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使患者的情绪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轻中度 电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目录】:
  • 英文缩略表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文献研究11-22
  • 1 祖国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11-16
  • 1.1 古典医籍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记载11
  • 1.2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11-12
  • 1.3 治则治法12
  • 1.4 三叉神经痛的分型12
  • 1.5 中医治疗方法12-16
  • 2 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16-22
  • 2.1 三叉神经痛的生理学和流行史16-17
  • 2.2 三叉神经的生理病理17-19
  • 2.3 西医治疗方法19-22
  • 临床研究22-36
  • 1 对象与资料22-24
  • 1.1 研究对象22
  • 1.2 诊断标准22-23
  • 1.3 疼痛分级23
  • 1.4 纳入标准23
  • 1.5 排除标准23-24
  • 1.6 剔除、脱落标准24
  • 2 临床研究实施方案24-27
  • 2.1 分组方法24
  • 2.2 临床研究设计24
  • 2.3 治疗选穴与材料24-25
  • 2.4 治疗操作25-26
  • 2.5 疗程26
  • 2.6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26-27
  • 3 观察内容27-28
  • 3.1 观察标准27
  • 3.2 观察周期27-28
  • 4 评定标准及方法28
  • 4.1 疼痛强度评分运算方法28
  • 4.2 评定标准28
  • 4.3 疗效标准运算方法28
  • 5 统计学方法28-29
  • 6 结果29-36
  • 6.1 各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29-31
  • 6.2 治疗结果比较疗效评定31-35
  • 6.3 不良及安全性35-36
  • 讨论36-45
  • 1 立题依据36
  • 2 痛证病机36
  • 3 针刺镇痛的机制36-39
  • 3.1 中医镇痛机制36-37
  • 3.2 西医镇痛机制37-39
  • 4 电针镇痛作用机制39-40
  • 5 选穴依据40-41
  • 5.1 主穴40
  • 5.2 配穴40-41
  • 6 针刺手法依据41-42
  • 7 留针时间依据42-43
  • 8 疗效性观察指标选择依据43
  • 9 本题特点43
  • 10 疗效分析43-44
  • 11 问题与展望44-45
  • 结论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52-56
  • 个人简介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玉龙,陈方焘;三叉神经痛[J];广西中医药;2000年01期

2 孙业忠,吴若秋,蒋秋华;应用显微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贵州医药;2000年05期

3 柯善华,唐元寿;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12期

4 李静;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39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5 李昭钧,张文斗,陈晔,恭瑞宙,黄捷;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6 林明宗,任艳,陈谅;三叉神经痛[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12期

7 ;摆脱“三叉神经痛”的困扰[J];学习导报;2000年05期

8 魏霆,王宪忠,朱会友;正天丸塞鼻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6期

9 姜晓钟;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探讨[J];上海医学;2001年12期

10 赵东,付志新;三叉神经痛影像学检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晓彤;;浅谈健康教育在三叉神经痛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邵现红;付其宏;姜颂期;朱保;顾亚军;;多分支切断撕脱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邹叔骋;黄红星;曾其昌;王琴;卢军;李波;;徒手定向穿刺辅助方波刺激定位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邹爱萍;姜晓钟;;三叉神经痛临床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分析(附21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郑汉光;;三叉神经痛诊断与治疗[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高雨;李海燕;;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黄玲;于生元;;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8 刘春兰;程莲;;三叉神经痛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汪新华;黄建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82例临床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亓卫东;李明;;原发性双侧三叉神经痛及手术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明志;市中心医院采取射频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获得成功[N];四平日报;2007年

2 钱勇;警惕四类诱因引发三叉神经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金能革;三叉神经痛因“火”而起[N];健康时报;2010年

4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严臻泉;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N];河北科技报;2010年

5 吴志;三叉神经痛:别轻信网上广告“忽悠”[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白轶南;三叉神经痛可彻底根除[N];保健时报;2004年

7 唐 啸;三叉神经痛 切勿误拔牙[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副主任医师 王利力;三叉神经痛的缓解治疗[N];工人日报;2001年

9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王利力;三叉神经痛——一种可怕的怪病[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10 记者 冯立中;三叉神经痛病因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磊;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神经导航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D];山东大学;2005年

2 罗道枢;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的机能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3 安建雄;经眶下神经注射蛇毒建立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D];中南大学;2013年

4 刘红兵;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相关解剖和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飞;经眶下孔注射相关炎症因子制造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黄姗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外周血中部分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雷;三叉神经脑池段形态学观察及桥小脑池截面积在三叉神经痛MRI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成成;微血管减压术和球囊压迫术在原发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田杨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林青;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泽;常用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黄玲;慢性缩窄环术后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9 张辉;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吴明月;三叉神经痛与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电针结合药物治疗轻中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6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