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体思维指导下的临证思路
发布时间:2024-12-30 00:18
中医本体思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研究疾病的思维方法。它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以藏象、经络学说为主导,以精气津液血脉为人体生理病理的物质基础;有机运用辨病和辨证的方法判断人体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我们以中医本体思维为基础,总结为"顾护脾胃资化源、气机升降六腑运、温固阳气生机显、养血通脉五脏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博采众法疗效验"六方面的中医治疗法则,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经过长期反复验证,疗效显著。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顾护脾胃资化源
1.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1.2 治胃六法
1.2.1 疏肝平胃法
1.2.2 通降顺胃法
1.2.3 温阳化胃法
1.2.4 解郁清胃法
1.2.5 消导安胃法
1.2.6 健脾益胃法
2 气机升降六腑运
2.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2.2 临床用药举隅
3 温固阳气生机显
3.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3.2 临床用药举隅
4 养血通脉五脏安
4.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4.2 临床用药举隅
5 祛邪扶正标本兼
6 博采众法疗效验
7 结语
本文编号:402149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顾护脾胃资化源
1.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1.2 治胃六法
1.2.1 疏肝平胃法
1.2.2 通降顺胃法
1.2.3 温阳化胃法
1.2.4 解郁清胃法
1.2.5 消导安胃法
1.2.6 健脾益胃法
2 气机升降六腑运
2.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2.2 临床用药举隅
3 温固阳气生机显
3.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3.2 临床用药举隅
4 养血通脉五脏安
4.1 中医本体思维的建立
4.2 临床用药举隅
5 祛邪扶正标本兼
6 博采众法疗效验
7 结语
本文编号:4021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02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