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姚春海主任医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7-06-11 01:03

  本文关键词:姚春海主任医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总结导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1.根据赵辨著《临床皮肤病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的脾胃湿热证、冲任失调证的中医诊断标准。将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冲任失调证组,2.治疗方法:脾胃湿热证组30例,予以清热除湿汤:金银花20g、连翘15g、地丁]5g、野菊花10g、马齿苋15g、茵陈]5g、生地榆10g、黄连6g、白花蛇舌草15g、麸炒薏苡仁15g、天花粉10g、白芷10g。冲任不调证组30例,予以调冲汤方:丹皮10g、炒栀子10g、柴胡10g、枳壳10g、生地20g、当归15g、赤芍15g、陈皮10g、醋香附10g、茯苓15g。早晚各1次,100m1/次,温服,连用6周。3.观察方法:患者在初诊及治疗第2周、4周、6周复诊,进行数码拍摄并填写观察表格,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的数目和中医症状评分,询问用药的依从性,记录不良反应。4.疗效评价方法:根据治疗前及用药第2周、4周、6周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的影响,根据中医症状评分计算疗效,并依据综合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5.安全性评价方法:记录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安全等级,不良反应情况。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for window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皮损计数和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脾胃湿热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冲任不调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胃湿热证与冲任不调证症状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170.05)二组改善情况大致相似。2.疗效评分的比较:脾胃湿热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冲任失调组总有效率为:73.33%,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170.05),说明两组疗效相当。3.安全性的比较:患者耐受性好,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结论:自拟清热除湿汤和调冲汤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清热除湿汤和调冲汤是治疗脾胃湿热、冲任不调证有效中药复方,导师经验治疗痤疮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临床经验总结导师辨证论治治疗寻常型痤疮,将痤疮分为7个证型: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痰湿瘀滞证、冲任不调证、上热下寒证、肝胃不和证、心肾不交证。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畅气机、重视脾胃、运用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女性重视调理冲任。
【关键词】:寻常型痤疮 辨证论治 脾胃湿热证 冲任不调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9;R275.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38
  • 综述一 寻常型痤疮的中医研究进展10-25
  • 1 寻常型痤疮病因病机10-11
  • 2 中医辨证内治11-17
  • 3 中医外治疗法17-20
  • 4 小结20-21
  • 参考文献21-25
  • 综述二 寻常型痤疮的西医研究进展25-38
  • 1 流行病学25
  • 2 发病机制25-28
  • 3 治疗28-33
  • 参考文献33-38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8-68
  • 前言38
  • 1 脾胃湿热证、冲任不调证的临床疗效观察38-57
  • 1.1 病例来源39
  • 1.2 病例选择标准39-40
  • 1.3 疗效指标40
  • 1.4 治疗方法40
  • 1.5 观察方法40
  • 1.6 疗效判定标准40-41
  • 1.7 安全性评价方法41
  • 1.8 统计学方法41
  • 1.9 结果41-50
  • 1.10 讨论50-57
  • 2. 导师治疗寻常型痤疮经验57-63
  • 2.1 辨证论治57-61
  • 2.2 调畅气机61-62
  • 2.3 重视脾胃62-63
  • 2.4 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63
  • 2.5 女性重视调理冲任63
  • 3 小结63-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件68-71
  • 致谢71-72
  • 个人简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威,连石,王育琴,王增贵,张立志,四荣联,李仲兴;克林霉素磷酸酯搽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2002年07期

2 李上彦;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62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2年01期

3 李英;冷冻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2期

4 陈慧;“痤疮酊”外用配合中药倒模治疗寻常型痤疮[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6期

5 田方,何涛;中药喷雾治疗寻常型痤疮870例[J];中医药学刊;2003年10期

6 郭士军,张选满,卞玉娥;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02期

7 支小毅;陈雪松;曾夏杏;江坤秀;;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6年06期

8 赵玉霞;齐建华;;寻常型痤疮的心理调护[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刘新国;隋丽华;张留根;;复方茶多酚酊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11期

10 施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7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伟华;;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32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翠侠;翟晓翔;李敬果;陈向辉;陈桂升;;中药联合420nm光子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萍;徐珏珏;蔡亮;;痤疮煎治疗寻常型痤疮90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曹志明;董海;许慧芳;;安体欣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田芳;刘影;;中药喷雾治疗寻常型痤疮870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1997年

6 李国燕;;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中医证候分析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谢世松;;中医辨证治疗寻常型痤疮46例疗效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谢韶琼;张玲琳;易雪梅;;标本兼顾治疗寻常型痤疮62例临床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兰东;齐树梅;司天润;饶小雪;赵树玲;陈懿德;;芩参粉刺清口服液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史月君;李波;郑义宏;宋顺鹏;占城;朱英华;李乔;;中医内外治结合辨证治疗寻常型痤疮200例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州大学四附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高永军 时仲省整理;“大花脸”皆因乱用药[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铠玉;磁珠耳穴压贴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晔;CYP19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成人寻常型痤疮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庆华;从心论治针刺法对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苗芸凡;姚春海主任医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3 李国燕;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中医证候分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郭琴;寻常型痤疮的中西医治疗概况及导师治疗经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高环;克痤汤治疗寻常型痤疮(痰湿瘀滞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孟淑云;红蓝光联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高扬;不同外治法对于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庞艳阳;回药阿牙剌只法亦哈剌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一鑫;复方香连涂膜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王娜;中药熏蒸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姚春海主任医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4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