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日期: 2013-07-10 发布:
2013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 探讨以三焦针法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97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灸气街)118例、对照组(西药内服)79例,观察组取穴头气街部为主,常规针刺,捻转补泻手法,行热敏灸;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服用,1次/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愈72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9例,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观察组在睡眠质量[(0.86±0.71)分vs.(1.07±1.65)分]、日间功能[(1.19±0.85)分vs.(1.30±0.69)分]、总分[(5.61±2.66)分vs.(5.03±2.46)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服用艾司唑仑,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三焦针法;灸法;气街;失眠症;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35
失眠症通常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睡眠不足、进入睡眠和维持睡眠异常、持续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据资料统计,大约有35%的人发生过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睡眠障碍,我国目前失眠症的患病率高达10%-20%,本病现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药物治疗失眠临床多用安定类镇静安眠药物,长期服用可出现健忘、易成瘾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是临床工作中现实而迫切的需要,近年来,针灸疗法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广泛。本课题组采用三焦针法为主治疗该病,与药物治疗作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2010年3月-2012年6月铜仁职院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三焦针法组)118例和对照组(西药组)7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5d,最长6年。对照组年龄最小39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38d,最长5年1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主诉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症状,其他症状继发于失眠,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2)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不能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4)睡眠量和质的不满引起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分级:轻度:睡眠时常觉醒或睡眠不安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中度:睡眠不足4h,但能坚持工作;重度:彻夜不眠,难以坚持工作。中医证候参照《针灸治疗学》不寐中的气血两虚和心肾不交型。
1.3治疗方法(1)观察组:①取穴:三焦针法主穴(膻中、中脘、气海和双侧血海、足三里、外关)配合双侧风池;操作:取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穴位常规消毒,取0.25×4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医者两手常规消毒,拇食指持针,快速针刺入穴,针刺由上到下进行,其中膻中针尖向上斜刺0.5寸,行小幅度(90°)、高频率(120次/min)的捻转补法1min;中脘和气海均直刺1-1.5寸,行捻转补法1min;血海直刺0.8-1寸,行大幅度(180°)、低频率(60次/min)的捻转泻法1min;外关直刺0.8~1寸,行平补平泻手法1min;足三里直刺0.8-1寸,行捻转补法1min;以上针法5min行针一次,留针30min,针后施灸。②灸法操作:穴取头气街印堂穴、百会穴、四神聪、神庭、大椎穴、双侧太阳、双侧风池等,选用太乙药艾条,用灸架进行施灸3-4处/次,每两分钟去掉灰烬一次,头四周部位灸感向脑内透热为佳,,头顶部位灸感向脑内和全身透热为佳,施灸时间以灸感减弱或消失时为宜1次/d,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d,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2)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服用,1次/d,共观察30d。
1.4疗效观察
1.4.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 入选失眠症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PSQI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定。
1.4.2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伴随主要临床症状消失,PSQI减分率≥75%;显效:睡眠明显改善,伴随主要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减分率<75%且≥50%;有效:睡眠时间延长,伴随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减分率<50%且≥25%;无效:睡眠质量无改善,伴随症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减分率<25%。PSQI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结束后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u=11.94,P<0.01)。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值比较,观察组在睡眠质量、日间功能、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长期失眠常常造成患者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及工作能力下降,还可导致患者抑郁和焦虑。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的原因多样,机制复杂,目前仍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在其防治上主要采用镇静催眠。中医认为失眠症是脑神经功能失常的反应,病位主要在于心,涉及肝、肾、脾、胃,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阳失调,阳盛阴虚,阳不入阴,阴阳失交,昼夜阴阳运转失常,本研究纳入症型为气血两虚和心肾不交,故治疗的关键在平衡阴阳,调心肾益气血。
三焦针法即“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是基于“三焦气化失常导致痴呆”的创新病机制论创立。其针法重在疏调三焦之气,疏通三焦通道,组方以膻中、中脘、气海分别调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关通调三焦,佐以足三里补益后天,血海调理气血,全方共奏益气调血、补益肝肾、先后天同补,从而提升患者自身整体机能,以治其本。有研究表明重用三胃穴、三气穴,抓住中焦气血化生和三焦气机升降之要,临床用于诸多气血失调之证皆取良效,该针法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切中病机,通过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以达治疗目的,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通过经气运行的直接通路一气街施灸,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气的传感。
本研究针、灸并用对失眠这种脑神不宁的疾病极具针对性,易于激发经气,达气致病所,调其不足,平衡阴阳,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本文编辑:邢煜)
快速投稿通道
本文关键词: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