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中医简化诊疗方案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失眠症的中医简化诊疗方案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降低了生活的质量。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睡眠健康,失眠也越来越常见。在我国失眠患者常选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来帮助睡眠,这往往带来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反跳性失眠的不良反应,于此同时存在相当大一部分患者未予重视,无系统就医。中医对失眠的探讨由来已久,疗效佳,副反应小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以个人经验为主,且辨证分型繁杂,不利于推广。本研究探讨性地提出以简化的虚实辨证作为失眠辨证论治的总纲,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虚实类证失眠患者的临床证候特点,同时对协定方治疗虚实类证失眠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旨在从新的角度对失眠诊断和治疗辟新的前景,力求适应纷繁复杂的临床实际,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162例,实证组77例,虚证组85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职业、合并疾病、睡眠障碍类型等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第二部分知情同意者纳入虚实类证协定方治疗,评估疗效。双人及时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及统计图表制作。一般资料和中医证候舌脉象用频数统计,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筛选决定性症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治疗前后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重复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研究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14例,女性患病人数是男性患者二倍多;30-59岁患病率较高,占总数74.8%;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及日间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通过频数统计筛选实类证及虚类证失眠患者常见症状,再经由卡方检验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症状,最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失眠实证组决定因素为:烦躁、胸闷、胸胁胀闷、脉弦/滑/涩、舌红/暗/淡暗、苔白厚腻;失眠虚证组决定因素为:心神不宁、气短、面色少华、自汗、脉细/弱/沉、舌淡、苔薄白。3.经由实类证协定方(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桃红、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柴胡、桔梗、生地、大枣、甘草)和虚类证协定方(酸枣仁、夜交藤、木香、甘草、茯苓、知母、当归、龙眼肉、远志、川芎、党参、黄芪、白术)治疗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长、中医证候得分及PSQI得分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失眠在女性患者中发病率更高,中青年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失眠患者常合并多种形式睡眠障碍。2.实类证失眠患者诊断关键因素:烦躁、胸闷、胸胁胀闷、脉弦/滑/涩、舌红/暗/淡暗、苔白厚腻,虚类证失眠患者诊断关键因素:心神不宁、气短、面色少华、自汗、脉细/弱/沉、舌淡、苔薄白。3.协定方对虚实类证失眠患者治疗疗效值得肯定。
【关键词】:失眠 虚实辨证 证候分析 疗效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17
- 1.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12-13
- 1.1.1 失眠的定义和诊断12
- 1.1.2 失眠的病因学研究12-13
- 1.1.3 失眠的治疗13
- 1.2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认识13-15
- 1.2.1 失眠的病因病机13-15
- 1.2.2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15
- 1.3 失眠虚实辨证治疗研究概况15-16
- 1.4 发展趋势评述16-17
- 第二章 基于虚实辨证理论失眠中医证候特点分析17-27
- 2.1 研究目的17
- 2.2 资料与方法17-18
- 2.2.1 研究对象17
- 2.2.2 失眠的西医诊断标准17
- 2.2.3 失眠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17
- 2.2.4 研究纳入标准17
- 2.2.5 排除及退出标准17
- 2.2.6 研究方法17-18
- 2.3 结果与分析18-25
- 2.3.1 一般资料分析18-20
- 2.3.2 失眠虚实类证中医证候特点分析20-25
- 2.4 讨论25-27
- 2.4.1 失眠患者一般资料分析25
- 2.4.2 失眠虚实类证中医证候特点分析25-27
- 第三章 基于虚实辨证理论失眠中医治疗观察27-33
- 3.1 研究目的27
- 3.2 资料与方法27-28
- 3.2.1 研究对象27
- 3.2.2 失眠的西医诊断标准27
- 3.2.3 失眠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27
- 3.2.4 研究纳入标准27
- 3.2.5 排除及退出标准27
- 3.2.6 剔除标准27
- 3.2.7 研究方法27-28
- 3.3 结果与分析28-31
- 3.3.1 入组情况分析28-29
- 3.3.2 一般资料分析29
- 3.3.3 疗效观察29-31
- 3.4 讨论31-33
- 第四章 存在的不足33-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40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0-41
- 致谢41-42
- 统计学审核证明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女性失眠患者是男性两倍[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12期
2 陈世清;邓钧;;90例失眠患者的临床分析[J];兵团医学;2009年02期
3 汪丽静;汪群;龚庆辉;赵溶冰;;60例失眠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06期
4 沈扬;樊东升;;失眠患者怎样进行自我调理[J];求医问药;2010年01期
5 孟宪璋;一位失眠患者的精神分析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6 赵忠顺;失眠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12期
7 胡幸福;;失眠患者就医也要对症[J];今日科苑;2004年08期
8 陈娟;曲延芳;;老年失眠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2期
9 宋爱秀;李莉;王慧玲;;门诊失眠患者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明君;;怎样远离失眠的痛苦?[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赵忠新;李雁鹏;黄流清;庄建华;尹又;;失眠患者睡眠感知特征及药物、认知行为干预后的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黄莉莉;雷飞;杜丽娜;唐向东;;失眠患者中的睡眠呼吸暂停[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余小梅;;高电位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许良;徐建;王惠茹;王翘楚;;失眠患者睡眠与觉醒相关因素临床调查研究[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于恩彦;吴万震;;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传刘;敖文玲;何金彩;林子江;;123例失眠患者一般情况调查以及影响预后[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孙庆利;张燕;樊东升;杨志杰;沈扬;;女性失眠患者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李训军;蒋晓江;;失眠患者大脑的神经影像学研究[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传刘;敖文玲;何金彩;林子江;;123例失眠患者一般情况调查以及影响预后[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潘集阳;;关于失眠评估研究标准的建议:美国专家共识[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艳;一半以上失眠患者存在心理问题[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周向前;四类失眠患者慎用安眠药[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张楠;女性失眠患者人数多问题多[N];健康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于欣 本报记者 李广宇 整理;给失眠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施明 (主任医师)(失眠专科)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失眠患者的苦恼和痛苦[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张玲玲;广州人失眠率居全国之首[N];广州日报;2007年
7 陈俊s,
本文编号:488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8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