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之反酸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本文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之反酸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胃食管反流病之反酸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宫玮(王乐)
【摘要】:1研究目的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以烧心和反酸为主要症状。本病的发病率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被误诊,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令人不甚满意。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久不治还可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生危险,故对本病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紧迫性和临床意义。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关注,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本病的中医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涉及胃食管反流病主症之反酸的病因、病机、辨证、脉法、方药、穴位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中医在治疗反酸的辨证思路和用药、取穴特点,以期为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研究方法 以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为主要数据库,在其中,以“吞酸”、“吐酸”、“噫醋”、“咽酸”、“醋心”、“噫酸”为关键词在全文中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筛查,将筛选出的文献依据脉法、药物、方剂、穴位等条目归类,将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再结合历代古籍中对反酸的认识,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 3.1脉法部分 本次研究共录得反酸脉象19类,总频次为84次,常见脉象为5类:关脉沉、寸口脉弱而缓、寸脉迟、弦而滑、寸脉滑,说明古代在对反酸的原因的认识上,多为寒、虚、气郁、痰结四类。 3.2药物部分 本次研究共录得治疗反酸的药物17类,156种。温里药、理气·药、清热药、补虚药、化湿药最为常用,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吴茱萸,与温里药在所用药类中所占比例最高相一致。 3.3方剂部分 本次共录得治疗反酸的方剂371个,总频次为1485次。根据方剂主治分类后,使用最多的方剂类型依次为理气剂、温里剂、消导剂。其中,六君子汤、二陈汤、平胃散、越鞠丸、补中益气丸的使用频率居所有方剂前五位。提示古代在治疗反酸中,多从理气化痰和温中补脾入手。 3.4穴位部分 本部分共录得穴位17个,总频次为66次。高频穴位为日月、少冲、辄筋、公孙、大突,足少阳胆经为十四经脉中最常选用的经脉。 4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古籍研究发现,古代医家认为反酸一证,病位在胃,涉及脾、肝、胆等脏。病因主要以寒热失衡、七情气郁、痰湿阻滞、宿食积聚为主,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寒、肝胃热盛、湿热郁积、痰阻中焦、肝气犯胃、留饮宿食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首先辨其标本虚实,根据体质而用方,凡属实证者先治其标,虚证者先治其本。治疗方法上,以补养脾胃为主,少佐清热以安中,补而不壅。 通过对脉法、药物、方剂的整理发现,在本次研究所收录的与反酸相关的内容中,脉法、药物、方剂主要以脾胃虚寒、健脾温中为主要思路,体现了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在对穴位的归纳总结中发现,与药物相比,针灸治疗反酸的古代文献非常少,且在辨证和治疗上也与方药存在一定差异,多从肝胆气机不畅方向辨证,治疗上多用疏肝利胆理气的方法。 笔者根据本次研究所得的脉、药、方、穴的结果及相关古籍记载,结合现代临床中常见的治疗办法,提出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脾胃虚证、寒证的治疗,以温暖中焦、补养脾胃为治疗的主要原则。同时,要加强针灸在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研究,以便充分发挥针灸在治疗胃肠病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澍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J];北京中医药;2008年03期
2 张霞;田德录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3期
3 王邦彦;;辨证分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7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胡波,邵俊彦;小儿胃食管返流[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年03期
5 李富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86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5年05期
6 黄捷;中医治疗胃食管返流性疾病3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荆素卿 ,唐有为 ,安书强;089 胃食管返流疾病[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3期
8 王祖耀 ,曾洪飚 ,龚曼斐 ,胡廷泽 ,刘文英;小儿胃食管返流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附42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9 菲琳;;幽门螺旋菌与胃-食管返流[J];国外医学情报;1999年12期
10 Kahrilas PJ;丁民谋;;吸烟与胃食管返流性疾病[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30例反流性食管炎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2 熊光军;查安生;;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3 程晋松;王翼洲;;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8期
4 李学军;;马骏学术经验举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1期
5 王志红,高潮,姜虹,杨善峰;咽异感症患者纤维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附75例检查结果分析)[J];安徽医学;2000年03期
6 王亚雷;许建明;胡乃中;;安徽省部分地区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状况多中心问卷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7 詹德法;王巧民;;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8 杨冰冰;李素文;胡凯风;王亚雷;;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12年03期
9 姜中伟;返流性食管炎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4年05期
10 张月华;陈翀;张艳;叶学勇;;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景华;;降气化痰法治疗非糜烂性食管病43例临床观察[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宗良;;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38例[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3 王仲霞;刘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质秀;韩迪;;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医辨治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飞;雷正荣;;中医药治疗反流食管炎研究进展[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梅彦;宋震亚;来鸣;张灵月;许涌;;健康普查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调查[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继威;顾芳芳;唐艳萍;;伴情绪障碍的NERD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李晓娟;赵燕;徐文红;;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雪;平和、阳虚、阴虚和痰湿体质人群夜间睡眠生理参数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更如;牙齿侵蚀症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及反流物对牙本质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旭;木香生用理气煨熟止泻原理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张琳;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降逆法辨治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气逆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雯;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朱爱勇;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李际辉;胃间质瘤的诊治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张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奥美拉唑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钱小顺;肺泡巨噬细胞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肺启动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杨路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HO-1在食管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狄宝山;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2 尹莲花;谢晶日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辩证用药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吕琳;平逆疏郁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国强;清降合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火、浊气上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涛;加减半夏厚朴汤治疗气滞痰阻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龚立荣;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附谭万初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及20例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卫彦芳;GerdQ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喻争兵;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心理状态及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郑珉在;反流性食管炎与Hp感染证候、证素分布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孔必立;韩国釜山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晓萍,阎西丽,王博;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病名、病机及治疗探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2 王亚雷;许建明;胡乃中;;安徽省部分地区胃食管反流病诊治状况多中心问卷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3 余林中,凤良元;枳实消痞丸对家兔胃电及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危北海;;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药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北京中医药;2008年03期
5 刘汶;王仲霞;韩偎偎;夏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下)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年04期
6 李军祥;张厂;;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J];北京中医药;2008年04期
7 赵荣莱;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探析[J];北京中医;1998年05期
8 刘小北;清降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6期
9 薛辉;王少墨;陈正;陈晓;;王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10 谭万初,张磊;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涛,于皆平,耿红,韩平,阮祥信,李明,朱晓宣,邓梅;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3年06期
2 曹金红;张善通;金百祥;;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J];上海医学;1989年08期
3 李翠华;刘秀芬;;胃食管反流患儿的卧位[J];国际护理学杂志;1992年01期
4 王学韧;胃食管反流伴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5 钱钦晖;食管炎胃食管反流与分型辨治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4年03期
6 ;婴儿时期胃食管反流流行状况[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8年03期
7 谢晓晶 ,阮祥信 ,张清;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成年起病的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年02期
8 张庆,田伟,何权瀛,曹兆龙,邢志俐;胃食管反流与老年哮喘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3期
9 纪涛;;哮喘导致胃食管反流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13期
10 蔡端;胃食管反流和喉病[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锦茹;张宝琴;艾红;;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小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杨敏;谢东;;食管测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3 孙聪;孙常波;李江波;;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诊断Barrett食管15例分析[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伟;张丹如;蒋晓燕;李思思;;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相关知识调查分析[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质秀;韩迪;;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医辨治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召平;马淑颖;朱生樑;;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1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谢胜;颜春艳;蒋应玲;张志杰;朱初良;宁庆云;曾均;杨文革;殷小兰;盛桂琴;;416例胃食管反流症患者24小时酸碱监测及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变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曹棨;米佳;;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71例疗效观察[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汪天林;江米足;周雪莲;;小儿不明原因胸痛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许晴晴;;非糜烂性反流病[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吴润果;[N];健康时报;2011年
2 记者 高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11年
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国艳 冯桂建;[N];健康报;2009年
6 驻京记者 贾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常怡勇;[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韩咏霞;[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于弢;[N];宁波日报;2008年
10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消化内科 副教授 赵保民 岳丽颖;[N];家庭医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天;GER动物模型制作及胃生物电起搏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2 李旭;GER动物模型制作与ICC、nNOS、α-SMA的关系及治疗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王金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抗反流术式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4 房渝;胃食管反流通过NFκB介导的炎症破坏小鼠食管粘膜屏障功能[D];中南大学;2013年
5 孙晓红;抗胃食管反流机制及胃食管反流病非药物治疗途经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李芹子;多次盐酸灌注豚鼠食管气道高反应动物模型呼吸道及内脏传入部位神经源性炎症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丁召路;一、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探讨 二、膈肌生物反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朱爱勇;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李海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涂蕾;固态高分辨率测压在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慧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穴位压痛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葛圆圆;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吴齐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督脉背部段的压痛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管奕婷;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鲍永波;胃食管反流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郑炳坤;体位干预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和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颜晓晴;应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观察饮浓茶对胃食管反流的短期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敏洁;危重症患者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诊断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国杰;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李晓萌;支气管扩张合并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之反酸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