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教授运用舒胆降浊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经验
本文关键词:刘爱华教授运用舒胆降浊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糖调节受损 胆郁 舒胆降浊法 理论探讨 名医经验
【摘要】: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刘爱华教授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首提"胆郁说"理论,强调从胆郁论治糖调节受损,提出"舒胆降浊"的治疗原则,自拟"舒胆降浊汤",在继承中医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院;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胆郁 舒胆降浊法 理论探讨 名医经验
【基金】: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No.2014ZY02018)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No.132102310035)
【分类号】:R249;R259
【正文快照】: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亦称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两者可分别或同时存在。IGR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状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1]。2013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目前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6%,糖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静;卞志伟;;80例肥胖及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减重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4期
2 秦伟锋;石岩;;糖调节受损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陈瑛英;;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7期
4 肖美芳;朱海萍;;葡萄糖调节受损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年07期
5 侯进;张向红;陆凤华;;某社区糖调节受损患病调查的方法与质量控制[J];上海医药;2014年08期
6 卢丹 ,韩立坤;糖调节受损人群亚组分布状态及临床特点[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年05期
7 杨瑞芬;糖调节受损的危害与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12期
8 吴振丽,丁慧荣;华工社区人群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年06期
9 吴振丽,丁慧荣;中北社区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年05期
10 潘杰;解亚宁;付利;;老年糖调节受损不同转归者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J];护理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伟平;项坤三;陈蕾;陆俊茜;包玉倩;杨明;吴元民;;上海地区中国人糖调节受损的类型分布及伴随的代谢异常[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赵向彤;金胜鑫;潘优津;;糖调节受损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3 张进军;樊闯;叶美英;邓永安;杨海伟;张建军;;老年葡萄糖调节受损患病率动态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秦伟锋;石岩;张文顺;刘亮;;糖调节受损临床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婉婉;刘宇;王天歌;李勉;徐佰慧;黄飞;杨枝;张婕;任晨曦;田晓光;徐敏;徐瑜;毕宇芳;;糖调节受损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张翼飞;李小英;洪洁;詹维伟;顾卫琼;杨义生;徐敏;宁光;;糖调节受损人群中负荷后血糖升高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许萍;陆大江;;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滕云;;110例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张寅飞;黄韵;陈晓鸥;管娅娅;刘奎;苏玉霞;毕宇芳;应秀玲;;上海郊区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甄东户;汤旭磊;傅松波;成建国;刘丽娟;赵楠;刘慧慧;;兰州市城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病率调查[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常生;何谓糖调节受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宁 采访整理;改善糖调节受损 控制血糖和糖脂代谢 染料木素 大豆甙元干预有效果?[N];中国食品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晓光;糖调节受损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及血浆Visfatin与ADMA水平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杰;老年糖调节受损者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2 刘雯涓;津力达颗粒干预气阴两虚型糖调节受损者的疗效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王雪;不同糖耐量人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胰岛细胞功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毛月芹;上海农村社区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自我效能情况[D];苏州大学;2015年
5 程林华;吸烟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6 刘飒莎;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对糖调节受损女性干预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李亚欢;黄连降糖片干预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赵婷;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9 尹丽花;加味越鞠丸治疗糖调节受损(气滞痰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翟媛媛;二甲双胍干预对乳腺癌伴糖调节受损患者化疗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1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5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