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测肝纤维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测肝纤维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测肝纤维化指数之间的关系,完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19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中医证候资料,按中医辨证标准辨为“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5个证型。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患者的肝纤维化值(LF值),并检测记录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血小板(PL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及有肝穿刺活检患者的病理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对相应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设检验取双侧检验。结果:入组的219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型LF值均值的比较: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F=58.566,P=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间Alb、ALT、HA、LN、PCⅢ、Ⅳ-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4、0.000、0.000、0.020、0.000)。LF值与Alb、HA、LN、PCⅢ、Ⅳ-C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但相关强度低(R2值分别为0.139、0.141、0.069、0.052、0.101);LF值与ALT、AST无明显相关性(P0.05)。共收集肝活检病理结果40例,其中S0为13例,S1为4例,S2为4例,S3为10例,S4为9例,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L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27,P=-0.000),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22,双侧P=0.000)。以病理提示显著肝纤维化(S2)为截点做ROC曲线,LF值、APRI评分、FIB-4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794、0.740。结论:1、本研究纳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2、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型的LF值存在差异,大小依次为: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3、不同中医证型的Alb、ALT、HA、LN、PCⅢ、Ⅳ-C有一定差异;4、LF值与Alb、HA、LN、PCⅢ、Ⅳ-C间有相关性,与ALT、AST不相关;5、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LF值之间有显著差异,纤维化病理分期与LF值显著相关;6、RTE技术诊断肝纤维化是有效的,且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肝纤维化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临床资料与方法12-14
- 1. 研究对象12
- 1.1 病例来源12
- 1.2 西医诊断标准12
- 1.3 中医辨证标准12
- 1.4 排除标准12
- 2. 观察项目及检测指标12-13
- 2.1 中医证候资料与证型12
- 2.2 LF值12-13
- 2.3 血清学检测指标13
- 2.4 APRI评分和FIB-4指数13
- 2.5 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13
- 3. 统计学方法13-14
- 结果14-20
- 1. 一般资料14
- 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14
- 3. CHB各证型间LF值、ALT、Alb的比较14-15
- 4. CHB各证型间HA、LN、PCⅢ、Ⅳ-C的比较15-16
- 5. LF值与Alb、ALT、AST、HA、LN、PCⅢ、Ⅳ-C的相关性分析16-17
- 6. LF值与CHB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比较17-18
- 7. LF值诊断肝纤维化能力与APRI评分、FIB-4指数的对比18-20
- 分析与讨论20-23
-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6
- 附录A 辨证标准26-28
- 附录B 患者信息收集表28-29
- 附录C LF值检测界面29-30
- 附录D 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病理结果30-31
- 致谢31-32
- 文献综述32-36
- 参考文献34-36
- 作者简历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圣强,齐宗利;91例非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4期
2 曾民德;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J];肝脏;2001年S1期
3 田养年,邓淑玲,张武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S1期
4 曾民德;肝纤维化的治疗及其疗效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5 谢彦华,刘春荣;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肝纤维化[J];临床荟萃;2002年08期
6 李清华,战淑慧,卞鲁岩,秦成勇,劳萍;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02期
7 王吉耀;重视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5期
8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8期
9 时昭红,邓长生;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10 刘克洲;侯伟;;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钢;卢建华;;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及研究方法探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袁凤仪;;浅议中西医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杜绪胜;;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赵新颜;王宝恩;贾继东;;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骥;董培红;金益辉;卢明芹;潘发奋;王帮松;陈永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初步研究[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磊;李俊;黄成;吕雄文;金涌;朱鹏礼;;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徐叶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贾继东;;肝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治疗进展[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从意;陈英杰;程晶;李群;周大桥;;浅谈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郭宇;曾华强;罗时兵;何丽珍;;中西医结合诊疗肝纤维化的几点思考[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昀;肝纤维化可以治疗[N];健康报;2005年
2 陈斌;肝纤维化可以逆转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范又;肝病专家指出治疗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效世界领先[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黎明;肝纤维化[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通讯员 陈丽霞邋王怀民 记者 赵凤华;黄连素可能治肝纤维化[N];科技日报;2008年
6 蒋明邋通讯员 陈丽霞 王怀民;黄连素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果[N];健康报;2008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测肝纤维化免穿刺[N];健康时报;2009年
8 解放军302医院肝纤维化无创诊疗中心 陈国凤 黄显斌 整理;肝纤维化检查进入无创时代[N];健康报;2009年
9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 谢渭芬 整理 王根华;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的链条[N];健康报;2010年
10 黄丁毅;福瑞股份:肝纤维化专科面对“做大”命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峰;单采血浆所致慢性HCV感染20年自然史及其鞘脂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杜静华;微小RNAs差异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红;探讨海珠益肝方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涂晓龙;miR-30和lincRNA-p21调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朱颖炜;转染TIMP-1-shRNA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纤维化[D];苏州大学;2016年
6 李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及分子成像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庄灿皇;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吴鹏;姜黄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表观遗传学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石磊;表皮形态发生素在HIV与HCV共感染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陈利军;经血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水飞蓟素联合吡喹酮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张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楼印fE;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比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高永振;基于超声射频时间序列的早期肝纤维化检测及程度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纤维化的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小霞;EZH2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谢力骏;2型糖尿病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曾祥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冯文强;SIRT1在小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的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张静雯;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控枯否细胞M1型和M2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1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5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