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土家族民间药藤茶饮料调配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响应面法优化土家族民间药藤茶饮料调配工艺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DMY的每日推荐量,以DMY含量、总黄酮含量及茶汤感官评审等指标,选取100倍水80℃提取30 min作为藤茶茶汤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藤茶保健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确定蔗糖型、"无糖"型藤茶保健饮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蔗糖型藤茶保健饮料配方在藤茶茶汤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蔗糖/葡萄糖(10:1)、0.02%柠檬酸/苹果酸(4:1)、0.03%食盐(NaCl)和0.04%抗氧化剂异Vc钠/Vc(1:1);"无糖"型藤茶保健饮料配方在藤茶茶汤中添加质量分数为9.05%木糖醇、0.03%柠檬酸/苹果酸(4:1)、0.03%食盐(NaCl)和0.04%抗氧化剂D异Vc钠/Vc(1:1)。均可得到具有色泽黄绿明亮、酸甜适口、并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藤茶饮料。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藤茶 响应面 优化 调配 饮料
【基金】: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湘教通(2010)212号)
【分类号】:R29
【正文快照】: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俗称甘露茶、白茶、白毛猴等[1]。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2]。藤茶性凉,有止血、祛瘀消肿、除风湿及消炎,抗血栓、降血脂和抗氧化等功能[3-8]。藤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以二氢杨梅素(Di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欣;周春权;林静瑜;倪峰;;复方藤茶的药理实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陈根洪;;藤茶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06期
3 ;春季养生喝藤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4期
4 肖浩;郑小江;朱玉婷;;藤茶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5 许利嘉;马培;肖伟;彭勇;何春年;肖培根;;别样茶-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初步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04期
6 李燕婧;钟正贤;;浅谈藤茶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16期
7 黄克林;“龙藤茶”介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年03期
8 周才碧;张敏星;穆瑞禄;陈文品;;藤茶有效成分及功效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4年03期
9 华定博;;喝藤茶,妙处与君细细说[J];养生月刊;2007年10期
10 紫风铃;;连接母爱的手工藤茶[J];中国保健营养;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钢;邬建国;张晓昱;;藤茶风味生物转化研究[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覃洁萍;;藤茶总黄酮的实验研究[A];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4年
3 周春权;姚欣;陈晓明;倪峰;;藤茶提取物的超声提取及含量测定[A];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陈胜璜;雷凤莲;;比色法测定藤茶中总黄酮的含量[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四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世仙;曾启华;敖克厚;金茜;杨秀;;苯酚-硫酸法测定低碳食疗植物藤茶多糖含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子明;杨秀芬;;藤茶对大鼠肝组织内CYP和GST、UGT活性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邓华 通讯员 谭绍权 邱安;来凤藤茶参项目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N];恩施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萍;“武陵藤”贵州藤茶亮相铜仁[N];铜仁日报;2010年
3 何建成;江口藤茶:如何实现持续供给?[N];铜仁日报;2010年
4 赵玉德 记者 江跃华;北京一机构投资4000万与江口共建生态藤茶基地[N];经济信息时报;2012年
5 王松岳;藤茶[N];中国花卉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雷萌;山间小藤叶 一番大事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勇;武陵牌“贵州藤茶”获QS认证[N];铜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桂霞;藤茶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药理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陈玉琼;藤茶中黄酮、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降血脂作用及藤茶安全评价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慧敏;藤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伊恒杰;藤茶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顿春W,
本文编号:561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6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