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系统药理学研究补气和补血中药作用机理:预测新药及新靶点

发布时间:2016-06-24 09:00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甘草作用机制和新药发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大学》 2014年

系统药理学研究补气和补血中药作用机理:预测新药及新靶点

裴梦婕  

【摘要】:气血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气血本质至今尚未被科学揭示。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模型系统,研发了相关气血分子识别公式(QBMR):基于ADME虚拟筛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学建模,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尝试揭示气血的本质,阐明人参等补气中药、当归等补血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发现了人参、甘草、黄芪、西洋参、党参、山药、太子参和白术等与补气有关的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异甘草素、党参甙Ⅰ、罂粟碱、麦角固醇、白术内酯Ⅱ等。同时,分析了与补血有关的当归,白芍,何首乌,地黄等的有效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白芍甙、阿魏酸和地黄苷A。 2)建立了补气补血分子预测模型,该模型表明补气分子具有更强的亲脂性,而补血分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 3)通过系统药理学分析,揭示了补气中药可以用于炎症、心血管疾病(CVD)、代谢类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癌症等疾病治疗中。而补血中药通过调控骨髓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以及造血母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补血功能。 基于网络的中药系统药理学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人参等补气中药、当归等补血中药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同时对中药的补气补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华;杨凌;;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现代中药研究体系[J];世界中医药;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伟;张元兵;兰智慧;付向春;刘良徛;;温肺化纤汤的计算机药理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6期

2 ;Computational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0年11期

3 向铮;王贤亲;刘婷;吕丹;;基于网络生物学方法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思考与探索[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02期

4 朱艳芳;朱伟;;生脉散血中移行成分分子靶标的计算机系统生物学预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04期

5 刘韬;黄红兵;林子超;刘庆;朱伟;;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J];中药材;2011年10期

6 朱艳芳;徐志伟;敖海清;朱伟;;调脾护心方的计算机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年01期

7 许海玉;杨洪军;;整合药理学:中药现代研究新模式[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韬;黄红兵;林子超;刘庆;朱伟;;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韬;黄红兵;林子超;刘庆;朱伟;;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惠;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甘草作用机制和新药发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钉红;丘小惠;朱伟;袁小红;赵瑞芝;徐筱杰;;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2 杨凌;刘洪涛;马红;刘勇;郝大程;;系统生物学在中药ADME性质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1期

3 李兰婷;李燕;王永华;张述伟;;基于分子参数的血脑屏障通透性预测模型[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4期

4 李梢;;网络靶标: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5期

5 牛旭艳;李健;吕诚;李立;郭洪涛;刘春芳;林娜;吕爱平;;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证“药-证对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刘弼臣治疗小儿脾胃湿热证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1年05期

2 何德平,许坚,林琳;益气活血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01年12期

3 栾江;;补气名药——中药黄芪[J];黑龙江医药;2007年01期

4 张家庆;;最近几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年04期

5 周世明,周世华;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47例[J];陕西中医;1990年07期

6 陈威;辨证治疗带状疱疹64例[J];陕西中医;1990年11期

7 羊燕群;半夏泻心汤治痞用补气药而不用行气药小析[J];江西中医药;2001年04期

8 田正良;阴智敏;;健脾益肾升白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2例[J];陕西中医;2006年05期

9 俞红丽;孙金明;;益血生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48例[J];陕西中医;2006年05期

10 吴素芬;余日跃;周俊;熊玉洁;芦乾;王条敏;黄丽萍;;析因设计与中医补气生血方剂最佳药效配伍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云西;周福生;;脾虚证补气药运用时机选择——周福生教授临床经验介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廖福龙;;浅议中药药理学中的血液流变学[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3 沈绍功;;心病取效误点及其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4 蔡厦生;;脉象虚实应为辨证之总纲[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顺治;;遣用附子讲究多——附子的临床应用体会[A];2009上海·第三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6 姚美村;乔延江;;中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归类影响的KDD研究[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7 贺常亮;韦旭斌;付本懂;蒋小林;;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方剂的统计分析[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纪云西;周福生;;脾虚证补气药运用时机选择——周福生教授临床经验介绍[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永琦;吴晓晶;范萍;陈丽;颜春鲁;张毅;苏韫;;中药特征与神经免疫效应的相关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谢元翼;王璐;邓乾民;孙清;时国庆;廖述宗;宋青;;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初探补气中药药理及应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N];健康时报;2007年

3 郑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万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王清海;[N];健康时报;2008年

6 朴禾;[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彭龙虹;[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8 李智;[N];中国经营报;2010年

9 慧康;[N];中国石油报;2000年

10 宋丽华;[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景平;常用补气、活血、破血药对治疗冠心病的分子机制预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黄润波;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辨治述略与李赛美临床经验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金凤;《济阴纲目》调经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张胜;控制人参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聂建华;基于方剂数据分析方法的脾虚证及用药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金中义;《景岳全书》治疗内科杂病补益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柏芸芸;温病燥湿法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艾志福;汗病中医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李文华;乌头类常用中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梦婕;系统药理学研究补气和补血中药作用机理:预测新药及新靶点[D];西北大学;2014年

2 祁玮姣;自拟补气调经汤治疗气虚出血性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李春娜;《妇人大全良方》方药运用规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中立;补气药预防慢性应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苏丽丽;补气止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周海瀛;我院心内科1999、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横断面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银开;中药穴位贴敷法防治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副作用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3年

8 李晓红;益气健脾方药的配伍规律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补气药、行气药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伍明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贾恒;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止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甘草作用机制和新药发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0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4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