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金匮要略》脾胃病证治规律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年
《金匮要略》脾胃病证治规律探微
李雁泽
【摘要】:目的:《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要辨证方法,是后世杂病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其中脾胃病的证治思想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金匮要略》中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病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脾胃病的证型、治法、方药,并总结脾胃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一些借鉴。 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为四大部分进行研究,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藏象理论,探讨脾胃的联系,阐明脾胃共司运化的生理过程。不同于一般脾胃生理功能的分述,本文认为脾胃是一个统一的联合体,并以此角度来认识脾胃的升降纳化。接着,分析气血津液的变化过程,以此说明相关脏腑与脾胃的联系,这也是从脏腑角度辨证脾胃病的着眼点。 其次,初步探讨了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病因方面,说明外感内伤以及内环境的各种病理产物,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等,都可能使脾胃病产生和加重。而病机方面,脾胃的升降失调可由多种因素导致,他脏可犯及脾胃,肝木乘土则更是普遍。所有这些,都是探讨脾胃病证治的基础。 第二部分,归纳脾胃病的主症、病机和证治。主症和病机主要对腹满、腹痛、呕吐、下利、便秘、黄疸、出血、水肿八个较为常见的症状进行了分析。 证治方面,本文以九大类划分了脾胃病的主要证型,分别是脾胃虚损证、寒实内阻证、水饮内停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实热阻滞证、肝脾不和证、阴阳两虚证、胃强脾弱证。此九大类的证型因病机偏重不同,而治法和方药有所区别。最后,将脾胃病证治的主要药物分为补虚和泻实两大类,并举出其代表方剂。 第三部分,探讨脾胃病的方治特点。仲景在辨治脾胃疾病时有很多独特的思路,并且方剂和药物的使用也很考究。本部分即从此处入手,探寻脾胃病的证治规律。 首先,从整体上探讨了脾胃病的治法特点,进而通过分析相关方剂中药物的组合和特殊用法,以探寻其配伍规律。最后,专从药物的选用和功效角度,探讨脾胃病的用药规律和特点。 第四部分为医案部分,选取了古今医家治疗脾胃病的九个案例。所选医家有:朱丹溪、叶天士、谢映庐、王孟英、丁甘仁、赵守真、胡希恕、闫云科、大塚敬节。这些医案,或为疑难杂病,或因证治独具匠心,辨证处方,丝丝入扣,且与《金匮要略》中脾胃病的论述多有关联,故略加评按。 结论:本课题探讨了脾胃的生理功能和联系,归纳了脾胃病的病因病机,总结了《金匮要略》中脾胃病的主症和证治。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探寻了脾胃病的辨证施治规律,对于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2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新磊;苏月娴;司马倩;潘瑞东;梁超;;以藏象理论为基础论脾胃病发病特点[J];四川中医;2013年09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华;刘海英;;试论《金匮要略》呕吐病论治特点[J];光明中医;2009年04期
2 何锋;刘莉;;浅析《金匮要略》甘温扶阳治虚损,脾肾为先[J];甘肃中医;2007年11期
3 黄贵华;甘宁峰;韦维;;仲景在杂病辨治中重视脾胃思想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2007年05期
4 姜惟;浅析《金匮要略》脾病因机证治[J];国医论坛;2000年03期
5 高守泉,王勇庆,彭淑珍,李勇敏,彭志辉;脾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年12期
6 艾华;历飞;王守岩;;谈《金匮要略》下利病及其病机转变规律[J];河南中医;2009年04期
7 王倩;闫颖;;《金匮要略》黄疸病治疗探讨[J];河南中医;2011年06期
8 龚慧涵;郑身宏;赵英英;;略谈学习仲景脾胃学说之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9年02期
9 魏惠亚;;论仲景与东垣调治脾胃方药之异同[J];江西中医药;2007年12期
10 张丞;彭文博;;“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发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洪;刘增巍;林智生;;从肝论治胃病的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虹秀;张梅;李平;李鹰;;明清医家对噎膈的认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2 刘剑;方朝晖;李中南;赵进东;;历代医家从肝论治糖尿病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3 袁冰;石东平;;理中丸君药考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孙娟;王键;郜峦;;健脾化湿法理论溯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方菲;缪锡民;;医古文教学应在文化背景下展开[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王贾靖;刘涛;;论卫分证与太阳病的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刘彦玲;徐光星;;苓桂术甘汤研究文献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张慧;金光亮;;《临证指南医案》论治情志相关病症的学术思想探析[J];北京中医;2007年11期
9 李永亮;陈仁寿;;《临证指南医案》胃痛证治分型探析[J];北京中医药;2009年08期
10 马继征;李强;刘绍能;;《伤寒杂病论》对便秘的认识及辨治特点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燕;;浅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闫少校;郎俊莲;;“情志相胜”心理治疗的特点及改进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石佳;刘密;兰蕾;张国山;常小荣;;浅谈古代文献关于胃脘痛的针灸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付先军;;海洋中药发展源流初探[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沛霖;;奇经辨治妇科疾病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玲;苏凤哲;李福海;;从“纳化”谈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的学术思想[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莹莹;杨金生;;胸痹心痛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成立暨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精粹[C];2006年
8 张文娟;李德华;李德心;李永光;;常见二十九种脉象图的临床研究[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胜红;;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针灸补肾法的应用特点[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秦静静;陈丽云;;《读医随笔》“和”法探微[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花;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庄灿;参芪复方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儒芳;当代情绪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医七情理论与实践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晓光;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宋延强;金元四大家对经方50味常用药物的临床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俞丽华;偏头痛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量表研制及性能初步考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琪;咳嗽病“肺胃相关”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龙亮;《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白钰;古代医籍治疗健忘方的发掘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戴慧文;《伤寒论》同病异治之治疗原则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施雪音;抵当汤与桃核承气汤抗衰老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江正龙;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癥积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海丽;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鼓胀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金明;古今医家有关脾中风的理论与证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彭芃;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哮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高亮;基于方证相应学说的《伤寒论》方证整理与因机证治初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容炫,田德禄;情志因素与脾胃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刘凌云;;由中医“从化”理论谈体质辨证的重要性[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郝军;郝纪蓉;;《内经》脾胃藏象辨证论治思想的临床意义浅析[J];中医研究;2011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述刚;;黄土汤新用3则[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郜慧萍;岳在文;;仲景治肝十六法阐微[J];光明中医;2009年03期
3 李艳青;;对“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8年08期
4 杜建忠,董秋梅;试论张仲景论治杂病法重治脾[J];国医论坛;1996年05期
5 方秀梅;黄土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6期
6 赵雷;朱亮;钱义明;陈越;;泻心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0例炎性指标变化的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年07期
7 柯礼业;韩树堂;;黄疸的中医证治沿革[J];中医学报;2010年02期
8 吕永赟;张薛光;;《金匮要略》泻心汤方证研究[J];河南中医;2008年05期
9 张晓东,谢心,姚映芷;试论李东垣脾胃病证治中“风药”之运用[J];江西中医药;2004年08期
10 戴永生;论东垣“升阳十七方”用药配伍特色[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晓理;;谢君国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9期
2 徐精诚;;脾胃病的调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年05期
3 王春才;益智仁在叶案脾胃病证中的运用[J];四川中医;1993年12期
4 张元澧;;林宝成老中医脾胃病辨证论治经验简介[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9期
5 伍楚雄;;老年病从脾论治验案四则[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6 洒荣桂;脾胃病证临证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7 郝丽莉,安治勋,赵文静;名医陆观虎治脾胃病证用药浅析[J];中医药信息;2000年05期
8 周志申;浅谈脾胃病证辨治体会[J];中医研究;2005年09期
9 黄欢;黄家诏;;《伤寒论》的脾胃证治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郎世平;唐犀麟;;《伤寒论》脾胃病证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钦颖;;脾胃病证的辨证思路[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绍能;;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辨治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程岚;王兴文;杨卫彬;;从《金匮要略》看风湿病的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贵华;纪云西;蒋历;韦义展;刘熙荣;;《伤寒杂病论》脾胃学思想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徐丁洁;杜惠兰;;《金匮要略》温经汤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文鼎;;《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同用方主证辨治[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黄仰模;闵晓莉;简任佑;陈宗良;;对《金匮要略》瘀血病症治法的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张玉敏;;《金匮要略》经方在耳鼻喉科的应用(摘要)[A];第三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黄仰模;;金匮要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体会[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10 黄仰模;;金匮要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体会[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奇;[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陈国权 湖北中医学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中国中医科学院 范铁兵 高俊峰;[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王付;[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张立侠;[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吴熙 潘丽贞 李健;[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吴沛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冯磊;[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湖北中医药大学 戴天木;[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庭;张继泽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经验总结[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茂泓;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学说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传承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曾常春;化痰降浊为主治疗脾虚型脾胃病证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苏愉仁;基于逻辑的《金匮要略》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庄松辉;刘友章教授脾胃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聚林;冯五金教授六位一体理念治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六位一体理念治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刘茜;黄土汤配伍意义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严晓莹;妊娠恶阻病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刘琼;《伤寒论》脾胃学术思想对隋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形成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罗汉文;脾胃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骨伤科临床方面运用价值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雁泽;《金匮要略》脾胃病证治规律探微[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张伟娇;岭南医家卢朋著脾胃病论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江启诚;《金匮要略》肾系病证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张翮;论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和谐思想[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黄小蓉;《金匮要略》复音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余晓惠;《金匮要略》所见中药、方剂命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美凤;《金匮要略》之脾胃观述论[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松岩;《金匮要略》心系病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尹倚艰;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10 孟立锋;《金匮要略》肺痿病证治源流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金匮要略》脾胃病证治规律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6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