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免疫、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免疫、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从免疫、炎症角度出发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本质。方法:将60例ACS患者辨证分型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脂、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ACS痰瘀证组患者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FIB、1L-6水平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及血脂等相关,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可为ACS痰瘀证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痰瘀证 免疫炎症
【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课题(2011-2-75)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重要分型之一,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且发病日趋年轻化。临床对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ACS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冠脉内斑块不稳定,甚则破裂所致,故针对斑块本身的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桂永;阮威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1期
2 林桂永;阮威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9期
3 李小兵,方永奇,黄可儿;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2期
4 吴隆超;浅论痰瘀同源[J];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01期
5 张铁忠,万迎新;“痰瘀”证的论治[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5期
6 陈黎;蒋阳昆;林海;张红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2期
7 杨秀丽;张文高;唐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44例脂质代谢状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03期
8 洪永敦;杨海霞;;冠心病痰瘀证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洪永敦;梁艺;;冠心病痰瘀证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年06期
10 支艳;马建伟;魏汉林;东文霞;李俊红;;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关毅;李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痰瘀证的相关性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黎;蒋阳昆;蔡晏波;;从痰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证对纤溶状态的影响[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韩学杰;朱妍;陈捷;沈绍功;;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4 宋爱莉;;外科痰瘀病证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理论探讨[A];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文会;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余秀兰;贺青军;;山楂消脂胶囊治疗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56例临床研究[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梁晋普;杨惠民;;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A];《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老年呼吸疾病学术讲坛》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周珂;丁邦晗;;血脂康对冠心病血脂异常痰瘀辨证不同证候的调脂作用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宋爱莉;;外科痰瘀病证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理论探讨[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明霞;从痰瘀论治急性缺血性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张智琳;冠心病从痰瘀论治实验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涛;冠心病痰瘀辨证和体质类型与apoE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颖伟;基于数据挖掘的痛风“痰瘀流注”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刘莹莹;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肿瘤肾虚痰瘀证与异常黑胆质证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余海艳;舒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国晖;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型)与腹壁内脏脂肪相关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5 韦丽荣;气虚痰瘀论的古代文献研究和学术源流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杨海霞;冠心病痰瘀证的多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赵焕佳;代谢综合征痰瘀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预测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阮威君;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血清sCD40L及炎症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智琳;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雷亚玲;眩晕(高血压病)痰瘀交结证辨治的临床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706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70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