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浊毒内蕴证与IL

发布时间:2016-07-28 10:09

  本文关键词: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119例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5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浊毒内蕴证与IL-6、Stat3、NF-κB的相关性研究

冯瑞英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浊毒内蕴证与其病理组织学、血清IL-6水平、胃黏膜中Stat3、NF-кB表达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浊毒内蕴证与病理、IL-6、Stat3、NF-кB之间的关系,为浊毒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查阅相关文献,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并请教本专业专家后,制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调查表。2确定本次研究的样本含量,即本次研究所需入组的病例数,主要是通过公式计算,并参照同类相关研究所用的病例数,确定本次研究病例86例。3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经中医四诊合参辨证后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表现等相关资料,填写调查表,并按相关标准进行综合量化。4收集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IL-6的浓度。5胃镜下观察并记录符合研究标准患者的胃黏膜表现,并取胃窦部组织2‐3块,石蜡包埋切片,部分组织切片行HE染色,记录组织病理情况,剩余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3、NF-кB表达情况。6分组按中医诊断标准分为浊毒内蕴证组(57例)与肝胃不和证组(29例);按西医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肠化组(38例)、中度肠化组(28例)和重度肠化组(20例),做统计分析。结果:1浊毒内蕴证组与肝胃不和证组比较1.1胃镜像表现比较(Table 3,Fig.2)两组胃镜像常见表现均为为慢性胃炎、糜烂、萎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胃黏膜病理肠上皮化生程度比较(Table 4)浊毒内蕴证组57例患者中轻度肠化20例,中度肠化19例,重度肠化18例;肝胃不和证组中轻度肠化18例,中度肠化9例,重度肠化2例。两组比较,浊毒内蕴证组胃黏膜肠化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血清IL-6水平的比较(Table 5)两组血清IL-6水平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胃黏膜Stat3、NF-кB的表达量的比较(Table 6)与肝胃不和证组相比,浊毒内蕴证组中Stat3、NF-кB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肠化程度分组间的比较2.1血清IL-6水平的比较(Table 7)重度肠化组与轻度肠化组相比,血清IL-6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肠化组与轻度肠化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肠化组与重度肠化组相比,血清IL-6水平无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胃黏膜Stat3、NF-кB的表达情况的比较(Table 8)与轻度肠化组相比,重度肠化组中Stat3、NF-кB的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肠化组中Stat3、NF-кB的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肠化组与中度肠化组相比,Stat3的表达量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кB的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浊毒内蕴证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程度的分级有密切联系。2血清IL-6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程度分级呈正相关,推测血清IL-6水平随肠化程度增高有递增趋势。3胃黏膜中Stat3、NF-кB的表达量随肠化程度增高有递增趋势,推测Stat3、NF-кB参与了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光余;黄晓辉;吴国平;;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IL-6、IL-8及NO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2 刘赓;唐旭东;;唐旭东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3 莫喜晶;韦春回;陈国忠;;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5期

4 管仁珍;刘文天;王邦茂;杨玉龙;吕宗舜;姜葵;;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的内镜监测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5 李凯;唐志鹏;郑丰杰;洪原淑;;胃黏膜肠化生的逆转性问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02期

6 梁宝慧;;路志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4期

7 杜艳茹;李佃贵;王春浩;刘雪婷;何华;娄莹莹;;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11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年01期

8 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杜奕奇;纪小龙;戈之铮;李延青;姒健敏;吕农华;吴开春;陈萦晅;萧树东;;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年01期

9 张永生;朱飞叶;邓建平;;徐珊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J];中医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09年05期

2 刘小发;李佃贵;王绍坡;李刚;孟宪鑫;徐伟超;;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年08期

3 王建梅;顾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概况[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1期

4 赖金火;王少元;林小燕;林碧娟;;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NF-κB的表达与其化疗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5 刘鹏飞;;王道坤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8年06期

6 付万发;张汾燕;陶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11年17期

7 冯瑞兵;;摩罗丹蜜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逆转作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9期

8 相宏杰;赵红;王惠娟;曹志群;;肾虚为CAG癌前病变发病的关键[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9 赵晓;金建军;;维甲酸对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逆转作用和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10 朱旭;王垂杰;;王垂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荟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哲;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高玮;三参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佟丽;TSG抑制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张彦敏;Runx3和Survivin在胃黏膜不同病理状态下的表达及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吕林懋;从络病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孙健伟;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毒型)患者血清EGF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付琳;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毒型)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美蓉;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毒型)患者血清PG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琳;p53和mdm2蛋白在单纯肠上皮化生、不典型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及与胃癌关系的病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芦兰;胃复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癌基因C-erbB-2、Rb表达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忠康;梁显锋;农胜利;;六君子汤配合西医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年06期

2 董伟华,孔天翰,韩雪飞,王成裕,雷留根,魏玲,郑湘豫;蝎毒抗癌多肽对4种人肿瘤细胞系的作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田丽霞,许宏大;参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年07期

4 钟力,俞一新,张萍,王淑惠;胃萎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7期

5 方爱娟;胃萎愈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2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4年12期

6 粟君;谭兴;李劲涛;杨军;;半边莲生物碱的提取及其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蔡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7年08期

8 王垂杰;;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心得[J];江苏中医药;2007年08期

9 张声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思路[J];江苏中医药;2007年08期

10 单兆伟;;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7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君;胃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力勤;胃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王元浩;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4期

3 姜志昂;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4期

4 邢萍;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6期

5 杨俊,孔炳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综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6 郭常亮,王永春,李瑞林;胃夫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08期

7 唐付才;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8 梅天一,周福海;自制胃萎复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9 金东明,季幸姝,孙树权,齐忠志,王彩霞;近五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临床及实验进展特点[J];中医药学报;2001年06期

10 刘恩松;胃复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J];河北中医;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樵;夏飞;;周亨德老中医谈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明河;蔡锦莲;;萎胃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135例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孟胜喜;;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之我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亮;;唐志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梁国英;李明;;谢晶日教授舌镜互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常松;;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启泉;杜艳茹;刘晓辉;;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佃贵;孟宪鑫;李刚;;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佃贵;娄莹莹;史纯纯;崔建从;俞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马山;;再谈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冯瑶 德宁;[N];新华日报;2006年

3 大兵;[N];中国石油报;2002年

4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熊锋宝;[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7 石磊;[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文羊;[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 刘舟 张卫华 骆殊;[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秋河;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郭琳;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魏玉霞;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梅惠文;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陈国忠;周德丽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韦玉娜;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张伦;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杜琳;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钟旻翰;中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高绍芳;化浊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相关基因和血管生成机制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成鑫;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路瑞香;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郑进敏;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素及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贺欢;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临床疗效观察[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冯瑞英;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浊毒内蕴证与IL-6、Stat3、NF-κB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蔡园园;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与Wnt3a、β-catenin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虎喜成;回医陈皮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8 赵海龙;谢君国主任医师益气通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9 晁俊;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及演变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10 和媛媛;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119例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77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