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预因素对失眠患者时效性与量效性关系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干预因素对失眠患者时效性与量效性关系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针刺参数对失眠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旨在证实电针治疗本病的时效性与量效性的关系,探讨本病的最佳治疗频次与时程,为研究电针治疗失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病房8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人。4组患者分别进行辨证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得气后,使用电针仪,选取密波,频率75Hz,电刺激两侧安眠穴,以患者耐受为度。A组针刺时间为20分钟,一日针刺一次。B组针刺时间为40分钟,一日针刺一次。C组针刺时间为20分钟,一日针刺二次。D组针刺时间为40分钟,一日针刺二次。4组患者均1周针刺6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3个疗程结束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睡眠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D).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样本均数之间比较运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各组证候积分之间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各组证候积分较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失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治疗后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D组改善失眠患者证候优于A组,而B、C两组效果相当,D组优于其他3组,说明延长针刺时间及增加针刺频率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症状,疗效更佳。2 PSQI量表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4组PSQI总分比较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4组PSQI总分及各项评分与该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治疗后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与C组总评分及各项评分优于A组,而B、C两组相当,D组优于其他3组,说明电针密波刺激安眠穴,采用较长时间留针、多频次施术治疗失眠患者效果更加显著。3睡眠率比较:治疗前各组患者睡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各组睡眠率与疗前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针刺治疗失眠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率。经治疗后,B、C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治疗后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B组与C组改善睡眠优于A组,而B、C两组相当,D组优于其他3组。说明采用较长时间留针、多频次施术可明显增加失眠患者睡眠效率。4临床疗效比较:A组疗后4例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70.00%;B组疗后5例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5.00%;C组疗后6例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80.00%。D组疗后8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5.00%。经Ridit检验,4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明显优于A、B、C 3组,说明采用多频次长时间针刺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势。结论:1采用电针较长时间留针、多频次施术,可以更有效改善失眠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2采用电针较长时间留针、多频次施术,可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具备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失眠 电针 针刺时间 针刺频次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6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1
- 文献综述11-21
- 1.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及治疗进展11-16
- 1.1 中医学对失眠病名的认识及源流11
- 1.2 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11-13
- 1.3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13-14
- 1.4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14-16
- 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16-21
- 2.1 睡眠的机制研究16-17
- 2.2 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7-18
- 2.3 治疗进展18-21
- 资料与方法21-25
- 1. 临床研究资料21-23
- 1.1 病例采集21
- 1.2 病例入组标准21-22
- 1.3 一般资料22-23
- 2. 治疗方法23-24
- 2.1 基础治疗23
- 2.2 分组治疗23-24
- 3. 疗效评价24
- 3.1 失眠症的《中医证侯评分标准》24
- 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24
- 3.3 睡眠率24
- 3.4 疗效评定方法24
- 4. 统计学分析24-25
- 结果25-27
- 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5
- 2. PSQI量表评分比较25
- 3. 睡眠率比较25-26
- 4. 临床疗效比较26-27
- 讨论27-31
- 1. 立题依据27
- 2. 针刺治疗失眠机理及取穴27-28
- 3. 选用电针密波依据及穴解28-29
- 4. 不同针刺频次与针刺时间对失眠患者的影响29
- 5. 匹兹堡睡眠量表评价29-30
- 6. 问题及展望30-31
-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40
- 附录40-44
- 个人简历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女性失眠患者是男性两倍[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12期
2 陈世清;邓钧;;90例失眠患者的临床分析[J];兵团医学;2009年02期
3 汪丽静;汪群;龚庆辉;赵溶冰;;60例失眠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06期
4 沈扬;樊东升;;失眠患者怎样进行自我调理[J];求医问药;2010年01期
5 孟宪璋;一位失眠患者的精神分析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6 赵忠顺;失眠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12期
7 胡幸福;;失眠患者就医也要对症[J];今日科苑;2004年08期
8 陈娟;曲延芳;;老年失眠患者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2期
9 宋爱秀;李莉;王慧玲;;门诊失眠患者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明君;;怎样远离失眠的痛苦?[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赵忠新;李雁鹏;黄流清;庄建华;尹又;;失眠患者睡眠感知特征及药物、认知行为干预后的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黄莉莉;雷飞;杜丽娜;唐向东;;失眠患者中的睡眠呼吸暂停[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余小梅;;高电位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许良;徐建;王惠茹;王翘楚;;失眠患者睡眠与觉醒相关因素临床调查研究[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于恩彦;吴万震;;老年失眠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传刘;敖文玲;何金彩;林子江;;123例失眠患者一般情况调查以及影响预后[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孙庆利;张燕;樊东升;杨志杰;沈扬;;女性失眠患者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A];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李训军;蒋晓江;;失眠患者大脑的神经影像学研究[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传刘;敖文玲;何金彩;林子江;;123例失眠患者一般情况调查以及影响预后[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潘集阳;;关于失眠评估研究标准的建议:美国专家共识[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艳;一半以上失眠患者存在心理问题[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周向前;四类失眠患者慎用安眠药[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张楠;女性失眠患者人数多问题多[N];健康报;2008年
4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于欣 本报记者 李广宇 整理;给失眠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施明 (主任医师)(失眠专科)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失眠患者的苦恼和痛苦[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张玲玲;广州人失眠率居全国之首[N];广州日报;2007年
7 陈俊s,
本文编号:893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89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