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膜肾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两虚、湿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01 21:34

  本文关键词:膜肾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两虚、湿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特发性膜性肾病 膜肾汤 脾肾两虚 湿瘀互结


【摘要】:目的:观察膜肾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脾肾两虚、湿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治疗IM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希望为临床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IMN患者,给予“膜肾汤”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尿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临床观察共30例IMN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3个月、6个月后尿蛋白、尿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且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3个月各实验室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3.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脂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6个月后较3个月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显著(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膜肾汤可显著改善IMN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膜肾汤可降低IMN患者尿蛋白、尿潜血,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3.膜肾汤可改善IMN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液高凝状态。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膜肾汤 脾肾两虚 湿瘀互结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5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文献综述10-22
  • 1 中医对IMN的认识及研究进展10-16
  • 1.1 古代医家对IMN病因病机的认识10-11
  • 1.2 现代医家对IMN的研究进展11-16
  • 2 现代医学对IMN的研究进展16-22
  • 2.1 IMN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16
  • 2.2 现代医学对IMN发病机制的研究16-17
  • 2.3 病理特征17-18
  • 2.4 现代医学对IMN的治疗进展18-22
  • 资料与方法22-26
  • 1 病例来源22
  • 2 诊断标准22-23
  • 2.1 西医诊断标准22
  • 2.2 中医证型标准22
  • 2.3 入选标准22
  • 2.4 排除标准22-23
  • 2.5 剔除标准23
  • 3 研究方法23-26
  • 3.1 治疗方法23
  • 3.2 观测指标23-24
  • 3.3 疗效评定标准24-25
  • 3.4 统计方法25-26
  • 结果26-36
  • 1 一般资料分析26-30
  • 1.1 性别分布情况26
  • 1.2 年龄分布情况26-27
  • 1.3 病程分布情况27-28
  • 1.4 病理分期情况28
  • 1.5 就诊时用药情况28-29
  • 1.6 合并症情况29-30
  • 2 疗效情况30-32
  • 2.1 综合疗效情况30-31
  • 2.2 中医主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31
  • 2.3 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31-32
  • 2.4 中医证候疗效情况32
  • 3 实验室指标情况32-35
  • 3.1 尿蛋白、尿潜血治疗前后比较32-33
  • 3.2 24小时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治疗前后比较33
  • 3.3 血脂、肾功治疗前后比较33-34
  • 3.4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比较34-35
  • 4 安全性评价35-36
  • 讨论36-43
  • 1 膜肾汤治疗IMN的理论基础36-37
  • 2 方药分析37-42
  • 2.1 配伍分析37-38
  • 2.2 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38-39
  • 2.3 膜肾汤临床疗效分析39-42
  • 2.4 安全性评价42
  • 3 问题与展望42-43
  • 结论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50
  • 附表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2-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法;;从虚与湿瘀论治[J];中医杂志;1991年05期

2 金英;略谈糖尿病阴虚与痰湿瘀血的关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杨军,王银凤,王慧珍;脉管炎从湿瘀论治[J];中医药研究;1996年02期

4 陈光泽;;疼痛从湿瘀论治[J];新中医;2006年12期

5 黄耀先;;从痰湿瘀论治代谢综合征40例[J];新中医;2007年12期

6 杜斌;;从痰湿瘀毒探讨肝炎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33期

7 郭惠芳,邓颖;从湿瘀论治Ⅱ型糖尿病──附78例临床分析[J];编辑之友;1996年04期

8 孙良,扬增波;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从湿瘀论治[J];中医药学报;1998年04期

9 赵恒侠,王孟庸,李顺民,李惠林,李松林,张江海;高尿酸血症与痰湿瘀浊综合征辨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侯文佳;马晓燕;;从湿瘀论治痛风性肾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钧 河南省南阳市仲景堂医院;肝硬化应从湿邪困脾论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洪丽;膜肾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两虚、湿瘀互结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周梦波;化痰消ve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痰湿瘀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5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955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