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中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研究,矿业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矿业城市数量众多,是重要的城市类型,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但是,矿业城市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依赖性很强,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城市的发展容易因资源的枯竭、市场供求关系等而发生逆转。目前我国众多矿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主导产业萎缩、经济增长缓慢、城市功能不健全、空间集聚效益差、矿城乡矛盾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政府开始关注矿业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矿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2012 年中共 “十八大”会议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以达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和谐发展等目标1。2013 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2”。这就对矿业城市和矿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一时期,矿业城市城市职能开始由资源型向综合型演化,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或复合组团式转化。在此过程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原来的城市边缘地带逐渐被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畴,甚至是包含于城市中心地带。然而,矿区作为城市中特殊的组成部分,在功能和空间上往往难以与城市主城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协调,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效应。
根据矿区与矿业城市的空间距离可以将矿区分为城市型、城郊型及乡村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别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有很大一部分矿区位于兼有城市和乡村特征的城乡结合地区,即城郊型矿区,它是在城市空间外拓过程中最先被吞噬、纳入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区域,也是在矿业城市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过程中对城市机能提升影响较大的区域。伴随矿产资源的开采,城郊型矿区内产生大量的工业废弃地3、污染的土地、混乱的工人村、破坏的生态环境等,打破了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制约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和空间结构的延续。同时,独特区位条件使其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矿业城市的二元结构体制,影响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如何对城郊型矿区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摆脱被动局面,主动调适并参与,积极融入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从而实现矿城乡协同、一体化发展,实现矿业城市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者所要研究的重点领域。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基于矿业城市、有机更新、城郊型矿区等相关理论,剖析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动因与诉求,构建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目标与策略,以有效推进矿城空间结构的有机融合和城乡功能结构的整体优化;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完成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实践,复兴矿区活力,为矿城的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其他类似城郊型矿区的有机更新和矿业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2 研究意义
矿业城市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逐渐凸显,城市空间重构成为矿业城市转型发展的直接表现,城郊型矿区作为矿业城市中特殊的空间区域,在此过程中往往出现与城市分离的现象,引起城市空间布局的割裂,阻碍矿城发展。因此,对城郊型矿区的有机更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国内学者目前对于矿区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景观重塑、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以及矿业城市转型、空间重构等方面研究较多,很少有研究涉及城郊型矿区这一特殊个体,更是缺乏将有机更新理论利用到这一个体更新改造中的研究。研究城郊型矿区所具有的特征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有机更新理论对其进行更新优化,可以丰富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完善矿城空间协同发展的理论体系。
实践意义: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以淮北市为例,提出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策略,可以整合矿城空间,减缓矿城空间的割裂格局,为矿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对国内类似矿业城市中城郊型矿区的空间整合和有机更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借鉴性。
..............................
2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矿业城市
矿业城市往往又被称为资源型城市、工矿城市、煤炭城市等,但其相互间不能等同而论。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一般包括矿业城市和森林工业城市两种类型。而工矿城市范畴也稍大一些,一般包括矿业城市和加工工业城市。因此,矿业城市只是资源型城市和工矿城市的类型之一,而煤炭城市又是矿业城市的一部分,几者之间是一种包含的关系。目前,对于矿业城市的概念和界定标准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所讲矿业城市采用学者宋飏归纳较为全面的一个概念:矿业城市是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在一段时间内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地位的城市[2]。按照矿业城市主导矿产资源种类可将其分为煤炭型、油气型、金属型(包括铁、铬、锰等黑色金属冶金矿业城市,有色金属矿业城市,黄金矿业城市等)、非金属型(石材矿业城市、化工矿业城市等)和综合型(几种矿产资源所占比重均等的矿业城市)五大类型[3];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城市发展阶段的差异,又可将矿业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
本文以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界定为标准,截止 2008 年,我国属于国家建制市的矿业城市有 178 座,非建制市矿业城镇 246 座,共吸纳了 3.1 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3.85%,矿业城市(镇)的 GDP 约占全国 GDP 的 37%[2]。在这 178 座矿业城市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有 54 座,占全国矿业城市总数的30%;在中部地区分布有 74 座,占全国矿业城市总数的 42%;西部地区有 50座,占 28%[3](见图 2-1-a)。属于煤炭型城市的有 72 座,占全国矿业城市总数的 40.5%;油气型城市 15 座,占 8.4%;金属型城市 56 座,占 31.5%;非金属型城市 28 座,占 15.7%;其他综合型城市 7 座,占总数的 3.9%(见图 2-1-b)。其中,在地级市的矿业城市中,成长型的城市占矿业城市总数的 3.1%,成熟型的城市占 53.1%,衰退型的城市占 30.1%,再生型的城市占 13.7%(见图 2-1-c、表 2-1);而经过分析发现,煤炭城市在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的矿业城市中所占比例均在 50%左右,而在再生型矿业城市中仅占 22.2%(见图 2-1-d)。
由此可见,我国有一大部分矿业城市为煤炭型,且大多煤炭城市正处于成熟发展或衰退发展时期,均不同程度的面临着城市转型及可持续问题,均要进行城市空间的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而矿区在这种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自身更新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以煤炭型的矿业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
2.2 城郊型矿区的界定
2.2.1 概念及范围界定
在我国对于城市空间地域的划分并无明确的界线,对不同的空间地域有着不同的称呼,如对城市中心城区、主城区、城市规划区、市区、城市边缘区等这些名词涵义混淆不清,往往混为一体。本文要对城郊型矿区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应明确城市空间地域的相关概念。
(1)城市空间地域相关概念辨析
市域是指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12],包括下辖各县、镇区等,边界较为明确。
市区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区仅指城市主城区范围,广义的市区即市辖区,一种含义是指城市法定边界(行政区划)内的地域,另一种含义是城市辖区内地理景观具有城市特征的地域,包括城市中心城区和市区所辖的县区,本文采用广义上的范畴。
城市郊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根据其与市区的距离,又可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
城市规划区就是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12]。
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是城市型设施较为密集或各种开发条件较为优越、规划期内拟与现状中心建成区形成连续建设的地区[13]。由于各个城市规模不同,城市中心城建成区和城市近郊区范围也不同,就导致中心城区界域范围不同,主要取决于城市远期整体规模扩展及空间扩展的要求(见图 2-3)。
主城区是中心城区内的主体发展片区,指建成区内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活动最密集、完全连接成片进行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那部分地域范围。区域内没有间隔大于 2 公里左右长度的农村、天然山体、工业区或者仓储物流区等,基本业态是住宅区、商业区或办公区,可以有少部分工厂,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最集中体现的地区,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通常也可称为核心建成区。
.................................
3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动因与诉求.............................25
3.1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含义 ...................................25
3.2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动因 ...................................26
3.3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困境 ...................................38
3.4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诉求 ......................................41
3.5 小结 .......................................44
4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目标与策略..............................45
4.1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目标 .................................45
4.2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原则 ............................47
4.3 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策略 ..................................49
4.4 小结 ....................................67
5 淮北市杨庄煤矿有机更新实证研究
淮北因煤立市、缘煤而兴,依矿、依厂建镇,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矿业城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是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是淮海经济区腹心、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圈层,也位于中原经济区东南部沿淮经济带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煤田分布较广,境内共有煤矿 40 家,其中,淮北矿业集团煤矿 14 家,皖北煤电集团公司 7 家,地方煤矿 19 家。淮北市辖区内矿井主要分布在烈山区、杜集区和濉溪县,其中杜集区有 7 对煤矿,烈山区有 2 对煤矿。濉溪县境内共有 16 个矿井,分布于百善镇、铁佛镇、刘桥镇、临涣镇、祁集镇、韩村镇、五沟镇、孙疃镇、南坪镇。按照本文中对城郊型矿区的概念界定,相城煤矿与煤矿属于城市型矿区,杨庄、岱河、张庄及朱庄 4 座煤矿属于城郊型矿区,相城煤矿属于城市型矿区,而其他煤矿则属于乡村型矿区(见表 5-1)。
5.1 杨庄煤矿现状概述
杨庄煤矿是隶属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矿山企业,为一座国有控股的股份制生产矿山,始建于 1961 年,1966 年 5 月建成投产。杨庄煤炭地理位置优越,景色环境优美,是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矿井,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5.1.1区位交通
区位条件:杨庄煤矿位于淮北市主城区以南 8 公里、濉溪县城以东 2 公里处,所属于烈山区行政范围内。随着淮北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主城区逐渐南扩,杨庄煤矿已位于城市发展延伸带上,成为城郊型矿区。矿东面是水面达 4200 亩的国家南湖湿地公园,西面是濉溪县老城区,南面为烈山区政府所在地,区位优势突出。
交通条件:矿区四周各省、市主干道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矿区北临连霍高速公路,东靠京福高速公路(合徐段),境内有宿淮公路、濉溪公路交叉通过,可通达苏、鲁、豫各省。煤矿专用铁路在矿南 5 公里处的青龙山火车站与符夹、濉阜铁路接轨,,可北通徐州、南至符离集、西达阜阳与陇海、京泸、京九铁路干线联网(见图 5-1)。
...............................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随着矿业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重构成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城郊型矿区逐渐被纳入城市主城区内,成为承接城市功能外延的区域之一。但是,城郊型矿区是城市化自上而下的拉力与自下而上的推力冲撞较为猛烈、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其空间形态、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都制约着城市的空间发展,同时受资源有限性和城市功能重新定位的影响,矿区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威胁。因此,对城郊型矿区进行有机更新使其主动融入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趋势相协调,从而实现矿城的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已十分迫切。
通过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根据矿区在城市中的地域分布,将矿区分为城市型、城郊型及乡村型三种类型,并对城郊型矿区的定义、范围界定进行阐述,选取徐州、邯郸以及淮北不同类型的矿业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城郊型矿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过渡性、动态性、复合性及管理建设的复杂性等共性特征。
(2)将“有机更新”理论运用于城郊型矿区的更新中,提出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以全面、持续、开放、渐进的方式进行更新,并指出有机更新的内容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更新,而是对矿区经济、产业、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全面更新。
(3)提出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的动因包括城市发展对矿区产生的区位交通变化、城市空间重构、土地价值调控、矿城可持续发展要求等外部作用以及矿区内部在空间、产业、社会、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同时,剖析了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中所遇的困境,总结出其在功能、空间、政策三方面的诉求。
(4)提出城郊型矿区有机更新要以实现矿城有机融合、促进矿城经济振兴、提升社会和谐活力、改善生态环境形象、延续矿城特色文化为目标,以有机整体、和谐延续、循序渐进、以人为本、集约高效为原则,并从产业、功能、空间、生态、文化以及体制多个方面提出有机更新的具体策略。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