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网范文:延边区域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02 16:52

1绪论


1.1课题背景
我国在对森林资源的经营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需要对木材的直接需求,加之对森林多种功效(尤其是生态效益)认识的不足,导致原始森林资源几乎消耗殆尽。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不仅导致了可采森林资源濒临枯竭,而且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对现有森林(天然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进行科学经营,并且合理有效地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重大决策。天保工程于1998年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试点启动,200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天保工程,实施范围由12个省增加到17个省。天保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重点工程,该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上游等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这六个我国林业重点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这些工程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2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
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对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保护天然林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采用各种手段实施保护工程。2001年,中非共和国、加蓬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客麦隆和赤道几内亚共和国5国就森林问题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加强保护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以促进这一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千零年,世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环球基金会与巴西政府联合签署声明,启动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热带林保护项目一 “亚马逊区域保护区项目”,该项目实施期限10年,保护森林面积达到5000万hm2,占全球森林面积的12%[3-6]。国际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非常好。具体来看,首先在国家政策上,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非常关注,如限制天然林采伐,增加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数量和面积;加强森林防火,建立全国的遥感监测系统,来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发生率和损失率;以进行良种繁育等科学手段管护森林资源,以增加人工林资源;加强森林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以合理施肥、化学除草等森林培育措施的应用,使森林资源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这两个国家还非常注重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如专设保护区和人工护栏等,为袋鼠、树袋熊、鸭嘴兽等珍稀野生动物创造适合生存繁衍的环境。而且两国重点研究分类经营理论,比较有成效并被国际普遍接受的,如“以资源管理立法与有限补偿的政策保护天然林;制定天然林保护的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在符合可持续经营和有效保护的条件下只允许采伐30万hm2天然林。”再比如,澳大利亚实行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永久性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来保护天然林资源[7]。瑞士和奥地利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方面,把研究重点放在根据科学规律设置种种限制性规定上,开发了大量适宜的工艺和机具设备,使森林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之间的协调成为可能[8_ 9]。
………..


2相关理论研究


2.1森林资源价值理论
对于森林资源,基本上从奴隶社会幵始,就不再是自由物品而转变成了经济物品,当然这是在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情况下。但是在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森林资源仍可以被看作自由物品或准自由物品。这种情况(即森林资源仍作为自由物品)在我国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有林区(如大兴安岭林区)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人们认为森林资源数量非常大,近乎于取之不尽,即对森林丰裕度估计过高,再加上对森林资源的非直接利用价值(如生态价值等)评价过低,造成了对很多林区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直到这些林区再没有林木可以采伐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宝贵,才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不是自由物品,而是经济物品。然而在经济社会对木材的总体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森林资源的供与求之间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而是更加激化。这充分说明森林资源属于经济物品。
……….


2.2森林生态系统理论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主要有完整性、开放性、层次性、稳定性和自组织性。
(1)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森林中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构成的综合系统,该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森林环境之间互相影响,要保护森林环境必须保护其生物群落,要保护生物群落也必须保护其环境;第二,在管理和利用天然林时,,必须注意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中那些起重要作用的物种,因为这些物种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关键种;第三,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互相作用,特别是森林植物与森林动物之间。要保护森林中的动物,就必须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要保护好森林植物;第四,森林的完整性就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森林生态失衡就是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保护天然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包括注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其中各种生物成分尤其是关键种加以保护。
(2)森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需要进行输入域输出,这些输入与输出是森林生态系统得以生存的条件。因此,在保护天然林时,必须注意天然林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森林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存在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不同等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层次。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会发挥不同的系统功能⑴。因此,在保护天然林时,要注意维持天然林生态系统本身不同层次的系统功能。
………


3延边林区情况分析........ 43
3.1延边州自然概况........ 43
3.1.1地理位置........ 43
3.1.2自然资源........ 43
3.2延边州社会经济概况........ 44
3.2.1政策环境 ........44
3.2.2经济环境 ........47
3.2.3社会文化环境........ 53
3.3延边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54
3.4延边林区特殊性........ 56
3.5长白山森工集团(原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情况........ 57
3.6本章小结 ........58
4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分析........ 60
4.1延边州天保工程一期情况分析........ 60
4.1.1主要成效 ........60
4.1.2成效分析 ........61
4.2延边州天保工程二期情况分析........ 65
4.3本章小结........ 77
5评价体系研究........ 78
5.1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78
5.2评价指标的选取 ........78
5.3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93
5.4评价方法........ 95
5.5评价等级........ 99
5.6本章小结........ 100


6实证研究一以珲春林业局为例


6.1珲春林业局基本情况
珲春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南,处在东经130° 03' 21"至130° 18' 33",北讳42° 25' 20"至43° 30' 18"之间。珲春市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接壤,边境线全长二百四十六公里;珲春市西南部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咸镜北道相邻,边境线全长一百三十九点五公里;东北与黑龙江省东宁市相邻,北部以老爷岭为界与汪清县相邻,西北部和图们市嗽邻。珲春市是我国的边境城市,而且是我国唯一一个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位置的城市,与俄罗斯陆路接壤,与朝鲜临江相邻,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由于珲春市处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带,也被称为“东北亚的金三角”。 珲春市气候属中讳度、中温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因西部、北部有高山作天然屏障,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322小时,历年平均气温为5.65°C,无霜期为140-160天,秋霜多在9月下旬出现,平均降水量为617.9亳米,年平均风速为3.6M/S。由于靠近日本海,所以冬夏气候受海洋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主要特点是: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热,8月份平均气温21.2 °C,是盛夏避暑之胜地。

工程管理论文网范文:延边区域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


结论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延边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为了找出制约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后期工作顺利实施的主要症结并提出促进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本文对延边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系统地进行了天保工程实施相关理论研究,包括森林资源的价值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理论、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和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对延边林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打下基础。
(3)本文系统阐述了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情况,为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打下基础。
(4)在明确了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现有有关天然林保护成果评价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并阐述了每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进而建立起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并确定了评价方法和评价等级。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