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某省农村金融排斥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15 22:11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3 年 1 月 31 号,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中明确提出改良农村金融服务的条目,文件指出,增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规模,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财税杠杆和金融政策的结合,出台并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文件和政策。文件还提出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继续支持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持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通道。从 2004 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关注三农问题。从 2004 年的促进农民增收到 2013 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十年间,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值的持续扩大、农村常住人口的锐减和大量农民产业工人化。这一切都表明了农村制度亟待改革。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恰恰就为农村急迫的改革而提供了纲领性思想并且指出了方向。对于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2004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的指导意见,2004 年一号文件就提出了要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对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各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业务开展方向进行了指引。2004 年政府就提出引进社会资本和外资,建立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此后一直强调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直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政府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十年后的今天,农村金融环境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村镇银行遍地开花,支农贷款规模极大的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明显好转。虽然农村金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明显扩大,中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的差异也在明显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差异将会增大金融机构服务的差别化对待,,金融服务的差别化的对待又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最终将会发展成恶性循环。为了遏制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差别的继续扩大,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和鼓励各商业银行机构到县域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但是这需要对商业银行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财税支持。目前为止,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和各地的农村信用社依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主流金融机构。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对金融排斥的研究起步与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对金融排斥的研究主要着重与当地居民能不能通过合适的途径取得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因为随着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的金融网点的减少,再加上金融机构同时也倾向于把金融业务在中心城区开展,交通工具的缺乏和交通状况的恶劣都导致了边远贫困地区得到金融服务的难度陡然增加,这些引起了金融地理学者对这一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状况研究的兴趣。 Leyshon 和 Thrift(1997)认为金融排斥现象的形成远远比学者们想像的复杂。他们通过研究认为英国的金融排斥的形成就是排斥和反排斥交替进行的过程,在这种交替的过程中,最终引起了英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Panigyrakis (2002)指出尽管金融排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最核心的表现应该是被金融排斥的居民无法通过合适的途径获得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Rogaly (1999)、Kempson 和 Whyley(1999)提出了相似的观点:金融排斥的主要现象是被排斥的群体没有得到过或者得到很少的金融机构的服务,但是他们还同时认为,金融排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前没有得到金融服务的群体可能会在以后得到金融服务,也就是说被排斥对象的角色可以转换,可以从被排斥群体变为非排斥群体,也可以从非排斥群体变成被排斥群体。
…………


第一章 金融排斥概述


第一节 金融排斥概念
金融排斥的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那个时候金融排斥的概念指的是直接或间接的排斥弱势群体让他们无法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当时的研究切入点主要是从金融地理学角度。因为当时的学者观察到随着金融监管的政策放开和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主流金融机构逐渐的推出了贫困的边远山区,把金融资源优先集中在富裕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地理性障碍。后来的学者研究金融排斥的时候,不仅从地理因素考虑金融排斥,还从社会排斥和金融服务市场因素考察这一现象。现在的金融世界越来趋向与两极分化,一方面是金融资源的全球流动,另一方面是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的盲点。每个区域导致形成金融排斥的因素不一样,所以对金融排概念的定义就有差异。现在的学者基本认同金融排斥是社会排斥的一种这种观点,被金融排斥的群体也会同样的受到其他方面的社会排斥,社会排斥反过来又会加深金融排斥的程度。两者互为因果。西方的学者研究的金融排斥的结果和成因也是有差别存在。比如英美国家的学者就认为英美国家的金融排斥成因是无法利用金融系统的群体太多而导致了整个群体的金融排斥,而澳洲的学者则认为金融排斥是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安全而且有收益的金融产品。Chant Link 认为,一些企业和区域也存在相对的金融排斥。Collard 则将金融排斥拓宽到商业社群这一层次。
………….


第二节 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
1998 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战略的调整造成农村地区大量的金融机构网点被撤销,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锐减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困难程度,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同时更进一步的固化了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金融发展,反过来,金融发展水平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总结起来,金融排斥主要有以下三个影响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上,面对公平与效率的优先问题,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种财富分配手段代表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然而,在效率优先的原则随着市场化的迅速推进而被确立以后,关于公平的争论从来就没有被停止过。地域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收入分配之间的巨大差距,都是现实中严峻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目前的社会趋势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扩大。虽然社会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可是财富在少数阶层聚集也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的贫困人群却没有分享到中国巨大发展带来的成果。反而贫困人群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首先贫困群体被社会排斥。贫困人群受到社会歧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个群体更容易失业和缺乏技能,收入低下,住房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不良影响。而受到社会排斥的群体,从心理上会疏远社会生活,从而进一步加深社会排斥程度。贫困人群受到金融排斥便是一个自强化的过程。贫困人群由于受到自己拥有的财力的限制,更容易被主流金融机构排斥在服务之外。比如养老保险,虽然贫困人群有意愿参与养老保险体系,可是由于交不起养老保险费,而被保险机构拒之门外。比如贷款,由于贫困人群提供不了能证明自己信用的抵押物,而会被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服务。贫困人群和金融机构的这种关系的疏远,会加强贫困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


第三章新疆农村金融排斥指数计算 ....26
第一节 金融排斥指数的设计.........26
第二节 金融排斥指数的计算.........27
一、农村地区金融排斥指数的计算.......27
第三节 新疆地州金融排斥状况的比较和分析.......31
一、新疆地州金融排斥的横向比较和分析.......31
二、新疆地州金融排斥的纵向比较和分析.......32
三、新疆地州农业地区金融排斥程度分类.......33
第四章 新疆地州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5
第一节 面板模型的构建.......35
一、模型的选择.....35
二、数据处理.......36
第二节 实证结果和分析.......37
第五章 新疆农村金融排斥的治理 ......39
第一节 新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39
一、将乌鲁木齐建成区域金融的重要意义.......39
二、喀什经济特区的金融辐射作用.......39
第二节 依托资源发展特色金融.......40
一、农业产业金融.........40
二、旅游产业金融.........41
第三节 弱化农村金融排斥的体系建设.......42


第五章 新疆农村金融排斥的治理


第一节 新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
一个经济区域的形成、发展、壮大都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新疆远在内陆,离各个中心城市都比较远,所以内陆发达的城市发展对新疆的影响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新疆的经济发展缩小和内陆的差距,我们要建立起新疆区域甚至中亚区域的金融中心,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考虑,乌鲁木齐就要承担起区域金融中心的大任。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更是连接亚欧的中心城市纽带,随着兰新二线的竣工,乌鲁木齐将成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一个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凸显了把乌鲁木齐建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近年来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就展现了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乌鲁木齐带来的影响力。乌鲁木齐已经具备了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乌鲁木齐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意味着金融资源的集中,企业的聚集和产业的发展,这将增加对周边地州的影响,增加周边地州的生产供给,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金融资本的集中将会导致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集中,这也会产生巨大的外溢效益,使新疆各个地区受益。政府应该尽早促成乌鲁木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做好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营造新疆良好的发展氛围。

某省农村金融排斥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各种所有制并存,有过去单一的农业从业人员发展成农业从业人员、专业养殖户、个体工商户、村镇小微企业都大量的出现。乡镇人员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所以,政府应积极推进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一)继续保持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地位。新疆农村信用社是新疆支持三农的重要金融机构,农信社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确定产权,保持农信社以县为单位的法人组织结构。省级联社应保证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调配,尊重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干预基层信用社的自主经营。
(二)强化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作用。在农村金融机构市场上,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重要的支农力量,稠密的网点是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优势。但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这两家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经营政策有所改变。政府应该对着两家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财税补贴,促使这两家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利用其网点优势和资金优势,发挥出更重要的支农力量。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8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8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