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通谋虚伪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

发布时间:2016-11-14 17:15

  本文关键词:论意思表示真实的法哲学价值——兼论法律行为的法理逻辑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政法大学》 2011年

论通谋虚伪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

邓嫣  

【摘要】:通谋虚伪行为又称虚伪表示,是大陆法系传统民法上的概念,是指当事人通谋而为虚伪的意思表示。在我国民法中对其没有作出系统的规定,仅有“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相关规定。本文立足于我国司法实务中涉及通谋虚伪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的解构研究分析,并尝试将其归类整理。试图对民法发达国家的通谋虚伪行为的理论及相关规定进行探讨,并针对我国相关立法和司法实务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最后,阐述了我国相关民事立法的不足,应还原“通谋虚伪行为”的本来面目。 在第一节中,笔者对以“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为关键词检索收集的48起涉及通谋虚伪行为的典型民事纠纷案件,进行归类整理,大致分为五类:通谋虚伪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通谋虚伪行为,不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通谋虚伪行为,掩盖非法目的或违法行为的;通谋虚伪行为,掩盖合法目的或合法行为的;通谋虚伪行为,掩盖非法目的,且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在第二节中,笔者对民法发达国家的通谋虚伪行为理论及相关规定进行探讨,从理论、立法和实践等层面进行考察,以明晰通谋虚伪行为的概念、构成、效力等理论问题,并理清其与隐藏行为、脱法行为、诈害行为等相似行为的关系,以便更好的认识理解通谋虚伪行为。 在第三节中,笔者对我国相关立法“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或合同无效的规定进行分析,理清这些相关立法与通谋虚伪行为的关系及其是否能取代传统民法中通谋虚伪行为的规定。并对我国司法实务中涉及通谋虚伪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因我国现行民法欠缺对通谋虚伪行为的一般规定,且现行法之规定又不能涵盖通谋虚伪行为的所有情形及相关立法本身存在问题,导致司法实务中涉及通谋虚伪行为的民事纠纷在现行法上的解决存在诸多问题,司法实务产生了很多混乱和矛盾。 在第四节中,笔者进一步分析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恶意串通”的行为或合同的效力问题;我国立法中民事行为或合同无效情形的竞合问题;司法实务中,“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制度与债权人撤销制度发生冲突,存在选择适用法律的问题。最后,笔者就我国相关民事立法的不足,提出立法建议,取消“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相关规定,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关于通谋虚伪行为的立法,还原“通谋虚伪行为”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1
  • 第一节 司法实务中“通谋虚伪行为”民事纠纷案件的类型11-16
  • 第二节 通谋虚伪行为的概述16-27
  • 一、通谋虚伪行为的概念及构成16-18
  • (一) 通谋虚伪行为的概念16-17
  • (二) 通谋虚伪行为的构成17-18
  • 二、通谋虚伪行为的效力18-22
  • (一) 通谋虚伪行为及于当事人的效力18-20
  • (二) 通谋虚伪行为及于第三人的效力20-22
  • 三、通谋虚伪行为与类似行为的关系22-27
  • (一) 通谋虚伪行为与隐藏行为22-23
  • (二) 通谋虚伪行为与脱法行为23-25
  • (三) 通谋虚伪行为与诈害行为25-27
  • 第三节 我国立法与司法实务中有关的通谋虚伪行为理论27-47
  • 一、我国立法中的相关规定27-32
  • (一)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规定27-30
  • (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30-32
  • 二、司法实务中的“通谋虚伪行为”及现行法上的解决32-47
  • (一) 通谋虚伪行为,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不确定的32-38
  • (二) 通谋虚伪行为,掩盖隐藏行为的38-42
  • (三) 通谋虚伪行为,侵害债权或其他权利的42-47
  • 第四节 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47-54
  • 一、“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规定47-51
  • (一) “恶意串通”的效力问题47-48
  • (二)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无效规定与债权人撤销制度法律适用上的冲突48-51
  • 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规定51-53
  •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与相关无效情形的竞合51-52
  • (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规定与债权人撤销制度法律适用上的冲突52-53
  • 三、立法建议53-54
  • 结束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61
  • 附录61-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育;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唐莹;论意思表示错误——中德民法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3 陈敦;;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朱建农;;论民法上恶意串通行为之效力[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5 杨立新;朱巍;;论戏谑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兼论戏谑行为与悬赏广告的区别[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6 王群;赟斌;;通谋虚伪行为探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高在敏;论意思表示真实的法哲学价值——兼论法律行为的法理逻辑结构[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8 罗昆;;合同效力瑕疵制度中的类型思维及其问题[J];法学评论;2010年06期

    9 李源源;;论串通虚伪行为[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10 马红梅;;浅析我国民法上的虚伪意思表示[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应建芬;商品房按揭纠纷引起的法律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陈海凤;论意思表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3 尧猛祥;论脱法行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唐琴;瑕疵意思表示的类型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缘缘;意思表示构成要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7年

    6 甄景善;论恶意串通合同[D];烟台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艾素君;;第三人对保赔协会直接诉讼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英美法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吴雪春;;合同自由原则在国内法中的法律限制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孟繁超;朱彤彤;;民用航空器物权体系建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汪满生;;论公司的担保能力及担保效力——对新《公司法》第16条的解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圣平;;宅基地转让纠纷个案的法律经济学[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宋宗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创新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家栋;;论环境公益诉讼之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邓海峰;;排污权转让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钟涛;;淡定中的隐忧——行政审判信息资源利用的困境及出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单云娟;周立;;能动司法背景下的民商事案件争点整理技术方法分析——以保障审判权有效运行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辉宇;境外企业境内股票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尚婧;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担保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许璘哲;网络虚拟财产为盗窃罪对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育;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韩光明;论作为法律概念的"意思表示"[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3 姚新华;契约自由论[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4 李永军;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5 李淑文,魏俊;论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张云鹏;徐静;;论事实推定的规制路径[J];当代法学;2007年02期

    7 王成;欺诈之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8 高在敏;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观点源头考——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质疑之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彭诚信;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徐晓峰;民事错误制度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长青;合同法上的意思表示瑕疵及其法律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海凤;论意思表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2 马光燕;意思表示错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万中亮;论虚伪意思表示的类型[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孔娜;;恶意串通行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2 马柳颖;;诉讼调解中恶意串通行为的法律规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璐;;恶意串通行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4 朱建农;;论民法上恶意串通行为之效力[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5 刘伟;王佳云;;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之无效合同[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6 李毅;;法院在民事执行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对之策——以民事执行中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恶意串通行为的规制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7 马力群;;论无效合同的法律形式[J];辽宁警专学报;2009年06期

    8 汪佳;;浅谈一房二卖中恶意串通行为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9 李源源;;论串通虚伪行为[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10 王群;赟斌;;通谋虚伪行为探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启明;[N];中国商报;2010年

    2 金建华;[N];江苏经济报;2011年

    3 北京市薪评律师事务所 曹鸿利;[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周亮;[N];江苏经济报;2010年

    5 元春华;[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全先银;[N];人民日报;2011年

    7 张庆祥 刘飞 河南省纪委案件审理室、河南省驻马店市纪委案件审理室;[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8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范明志;[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记者 孙覆海 通讯员 葛红普;[N];工人日报;2011年

    10 见习记者 杨孟;[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圣超;论我国民法上恶意串通之规定[D];浙江大学;2011年

    2 庄显睿;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洪丽霞;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立法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邓嫣;论通谋虚伪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彭博;陈某、皮某诉重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夏某、重庆某置业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辛宜耘;李某、田某、王某一房二卖案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7 薛媛;嘉和泰公司与太重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评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邓春林;增设串通拍卖罪之探析[D];南昌大学;2012年

    9 常丰冰;论我国建设工程“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D];湘潭大学;2012年

    10 袁慧韡;建设工程中“阴阳合同”现象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意思表示真实的法哲学价值——兼论法律行为的法理逻辑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4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