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可兼容性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可兼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对于法治和中国传统文化兼容性的研究上,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进行了论述。首先,本文对法治的基础理论做了说明,即本文所说的法治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这一概念来自于西方,由西方历史文化所孕育的法治,在理论或者实践中,对于西方法治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的厘清是相当有必要的。在笔者看来,法治的概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法治是一种代表着人民的意志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第二、法治主要是指一种治理原则。第三、法治是指一种稳定且良好的社会秩序。对于法治的特征而言,无外乎包括了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利制约、司法公正、人权保障五大特征。而在理论渊源上,法治经过了古希腊时代,古罗马时期以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法治观念的发展后,有了今天的现代法治的理论,本文第一章也系统的分析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孟德斯鸠等不同时期代表学者的法治观念。经过了对法治理论和渊源分析后,文章主要梳理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存在的“法治”的要素,主要包含了儒家、道家、法家三大思想体系中的内容。在前文对法治的概念和由来做了基础铺垫后,开始转入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法治”观,或者可以说是存在的“法治”要素。在这部分,笔者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自然法观念并且系统整理了儒家、道家、法家三大思想派系里有关于法律思想中的法治要素。在笔者看来,儒家的“德治”与“法治”并不是完全的冲突对立,相反德治中对法治的思想并不排斥,而是可以做到“礼法相结合”。道家思想中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法律思想的存在,以道统法就是一个例证。而法家自然是拥有法律思想最多的学派,对于法的特征、法的执行、法的制定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对法治的理论渊源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法治做出基础性铺垫后,文章开始了现代法治与传统思想的兼容性分析,第三章也是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同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即在前文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以及与法治相关的理念,通过研究来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与法治具有兼容的因素,可以做到相互兼容、和谐发展。首先,在儒家整体的德治思想中,法律是作为辅助手段出现的,也可以说采取的是礼法结合的治国方式。其次,道家的“无为”思想中也并不排斥法律,而是更强调统治者和民众应该适当的作为,顺应自然,即就是法律也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再次,在法家思想中提出了“以法治国”,强调法律要具有公开性、平等性等要素,法律只有被成文颁布,民众才能知法守法,只有“一断于法”,法律才能具备威严性,民众才能服法守法。本文通过此类分析证明了传统思想中是具备一些现代法治的因素的,为现代法治与传统思想文化提供了可能。最后,笔者主要说明了传统思想文化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并且如何在良法的背景下进行法治的进行具体建设,以及传统思想文化对于如今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影响。第一,笔者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法治的建设,其本身的文化历史背景是不能抛在一边的,我们数千年的思想文化传统无时无刻的影响着现代社会,因此研究法治与这些文化传统是相当有必要的。第二,现代法治的核心概念是良法之治,如何在良法的要求下建设我国的法治事业也是文章需要研究的内容,例如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实施体系,严密的监督体系和有力的保障体系。第三,文章总结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助于推进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因素,主要有“礼法结合”、“刑无等级”、“恤刑”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无为"思想的内容,通过阐述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来为我国的法治事业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未来我国的法治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关键词】:现代法治 中国传统文化 兼容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5
- 第一章 法治的理论渊源分析15-27
- 第一节 法治的理论渊源15-21
- 第二节 法治的内涵及特征21-25
- 第三节 现代法治新发展——良法与善治25-27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27-37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华“法治”元素概述27-28
- 第二节 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法治”元素28-31
- 第三节 道家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31-32
- 第四节 法家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法治”元素32-37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兼容性分析37-43
- 第一节 儒家思想与法治的兼容性分析38-39
- 第二节 道家思想与法治的兼容性分析39-41
- 第三节 法家思想与法治的兼容性分析41-43
- 第四章 古代传统思想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影响和发展43-49
- 第一节 传统文化思想与法治现代化的关系43-44
- 第二节 良法背景下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44-45
- 第三节 传统文化思想对法治现代化影响和发展45-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玲;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理想[J];理论前沿;2000年19期
2 黄楠森;;中国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内部文稿;2000年06期
3 朱宝信;论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原则[J];理论与改革;2001年02期
4 朱宝信;论“赋新转换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法新说[J];探索;2001年06期
5 谷士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J];学习论坛;2001年09期
6 姜玉春,谭明言;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共生”的思想[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7 柳昌清;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改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3期
8 李洁;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李彩云;新形势下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J];理论学习;2002年07期
10 傅国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进取精神 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J];理论与当代;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王雪燕;张绍旭;程国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当代使命[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许抗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风雷;;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孟庆q;;新世纪与中国传统文化[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赵春生;;瞿秋白与中国传统文化[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燕良轼;卞军凤;颜志雄;王涛;;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智慧的若干标准[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杜道明;;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9 王五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家的责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10 孙启泮;;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钿;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学术月刊》编辑部副总编、编审 夏锦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新的维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九三学社郴州市委专职副主委 曹世香;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N];郴州日报;2010年
4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李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N];咸阳日报;2011年
5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庞井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N];经济日报;2011年
6 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副校长 尹怀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杜发强 整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泛”[N];平凉日报;2012年
8 海天出版社编审 秦海;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吸引我的活力”[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曹保明 中国民协副主席 吉林省民协主席;中国传统文化抢救挖掘的又一成果[N];中国艺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朱春鹰;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梅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3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王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5 查超;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徐文璐;关于《世博与中国传统技艺》翻译项目的实践报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7 蔡萌;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渤海大学;2015年
8 刘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D];长江大学;2015年
9 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孔小娜;契合与差异: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的可兼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