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梁启超法治思想的调适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19 10:39
  本文所关注的“调适特征”,是指从制度在现实中实施的可能性入手,进而考虑梁启超在其法治主张上做出一系列转变的原因与其合理性。应当说梁启超思想上的每一次转变固然有其根源,但对此的追溯,并不意味着要在文化冲突的层面上对各种观点进行“激进”抑或“和缓”的归纳。毕竟这样的做法只能用来对观点的某方面特质进行具象描述,而无法以此追溯观点生成以及变化时的确切条件。思想的连贯性决定了,自从梁启超为中国传统取得了西方思想的第一个样品,即将孔子及其儒家“三世”说奉为民主和进步的标准时,经学混合着变革思想已经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已经开始蚕食着这个古老帝国中皇权的无上尊荣。此后的他,不再从具体的价值中去竭力寻找平等。中国所要完成的事业,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在传统之上建立起某种有效的制度,最终达到救亡强国的目的。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的政体并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标本,而是各自代表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模式,为他理想中的国家演进提供素材。此外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即便当真有某种可供效仿的文明存在,民众也往往难以接受那些舶来的权威。梁启超认为最为紧要的事情在于,如何在对传统的“淬厉”中调和其与“采补”西方的冲突。他同时主...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题及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一、梁启超法治思想调适特征的形成
    (一)调适特征释义
    (二)调适特征的形成基础
    (三)调适特征的形成途径
二、调适特征在梁启超法治思想中的体现
    (一)政体选择的标准问题
    (二)新民道德问题的提出
    (三)从种族革命向政治革命的转变
    (四)改良与革命中的军政问题
三、调适特征对梁启超法治话语转译与实践的影响
    (一)对梁启超法治话语转译的影响
    (二)对梁启超法治实践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梁启超地方自治思想实质简析[J]. 敖福军.  世纪桥. 2015(02)
[2]被遮蔽了的梁启超——读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J]. 席志武.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4)
[3]清末君主立宪话语中的帝制问题[J]. 孙德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03)
[4]论梁启超的法治政府思想[J]. 焦润明.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06)
[5]1903年前后梁启超政治思想转变原因探析[J]. 邓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6]梁启超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三位美国中国学专家眼中的梁启超[J]. 杨华.  探索与争鸣. 2002(11)
[7]20世纪初梁启超关于“新民”品格的构想[J]. 王颖.  理论探讨. 2001(05)
[8]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西方”的态度[J]. 龚郭清.  浙江师大学报. 2000(05)
[9]梁启超的政制改革理论及其现代意蕴[J]. 刘新春.  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1999(01)
[10]认识法学家梁启超[J]. 范忠信.  政治与法律. 1998(06)



本文编号:3290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90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