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与法律
发布时间:2021-08-02 10:35
本文在绪论中就当代学者对唐律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介绍。目前学界在对唐律的文本和法理研究上已经开拓得很深,对唐代文人的研究更是早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将文人和法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还是一个新领域,尚未得到开拓。因此,本文就此角度将唐代文人与唐代法律结合起来,试以几个专题为切入点,探讨唐代法律对文人的影响及文人对于法律的理解。第一章考察唐律在实施过程中对文人的影响。通过对文人由于触犯“法网”而遭制裁的事件进行分析,考察文人在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法律对文人的执行情况以及由此对文人生活及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拨正人们对一些文人涉法事件的错误或偏颇看法。因案例较多,仅拣取三例分三节论述:李白晚年因“从磷”事件导致长流夜郎;王昌龄于安史之乱初起时弃官回乡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女诗人鱼玄机因笞婢致死而被京兆府处决。结合时代背景与《唐律疏议》对这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可知:李白遭流夜郎并非冤枉,王昌龄则是被心胸狭窄的闾丘晓所杀,鱼玄机罪非至死,她被处决,实是中晚唐法律实施混乱的结果。第二章以唐肃宗时期“迫受伪职”事件为着眼点,考察集体事件中文人命运与法律的关系。“迫受伪职”事件是唐代一个影响极大的群体性事件,涉...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唐代法律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背景
二、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三、唐代法律社会中的文人和文学走向
四、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唐律实施对文人个人命运的影响
第一节 李白流放夜郎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乱离中的诗人
三、流放的罪名
第二节 王昌龄被杀之法律分析
一、关于时代背景
二、王昌龄被杀之罪名
第三节 鱼玄机被杀之法律分析
一、《唐律疏议》中的相关规定
二、中唐以后"制敕"断狱的普遍性对鱼玄机案的关键影响
第二章 集体事件中的文人命运与法律的关系——以唐肃宗时期"迫受伪职"事件为例
第一节 "迫受伪职"事件始末
第二节 肃宗朝廷对此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第三节 玄宗对《唐律疏议》的破坏
第四节 唐肃宗统治时期国家的法制状况
第五节 对王维和郑虔的特殊处理
第三章 文人法制思想及实践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柳宗元的法制思想与实践
一、柳宗元法制思想的渊源
二、从《断刑论》和《驳复仇议》两文看柳宗元的法制思想
三、从复仇主义角度比较陈子昂、柳宗元和韩愈的法制观异同
四、任地方官的司法实践
第二节 白居易的法制思想及实践
一、从《论姚文秀打杀妻状》看白居易依律断狱的法制思想
二、从判词看白居易的法制思想
第四章 唐代判词研究——以现存唐试判为介质考察法律在选官制度中的作用
第一节 唐代考试选官的基本情况
一、通过考试摆脱平民身份
二、低级官员的考试和考核制度
三、评判入等和"糊名"制度
第二节 判对于底层官僚和文人的意义
第三节 判的考察内容
第四节 对判作分类研究
一、以"虚设甲乙"的虚拟案件作为判断对象的"判"
二、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件为考察内容的判
第五节 祭祀和法律的关系
第六节 试判题目中罕见恶性案件的原因
第七节 对"真判"的简单分析
第八节 判的文学性
一、判词的文体特征
二、判词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唐代法律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以唐诗为考察范围
第一节 轻刑思想在唐诗中的表述
第二节 复仇主题在唐诗中的表现
第三节 侠客题材在唐诗中的体现
第四节 妇女问题在唐诗中的展现
一、弃妻问题
二、妾的身份
第五节 其他主题在唐诗中的反映
附录:"法律"词义考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J]. 陳尚君. 中华文史论丛. 2006(02)
[2]关于柳宗元《驳复仇议》的几个问题[J]. 尤慎.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7)
本文编号:3317412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唐代法律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背景
二、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三、唐代法律社会中的文人和文学走向
四、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唐律实施对文人个人命运的影响
第一节 李白流放夜郎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乱离中的诗人
三、流放的罪名
第二节 王昌龄被杀之法律分析
一、关于时代背景
二、王昌龄被杀之罪名
第三节 鱼玄机被杀之法律分析
一、《唐律疏议》中的相关规定
二、中唐以后"制敕"断狱的普遍性对鱼玄机案的关键影响
第二章 集体事件中的文人命运与法律的关系——以唐肃宗时期"迫受伪职"事件为例
第一节 "迫受伪职"事件始末
第二节 肃宗朝廷对此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第三节 玄宗对《唐律疏议》的破坏
第四节 唐肃宗统治时期国家的法制状况
第五节 对王维和郑虔的特殊处理
第三章 文人法制思想及实践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柳宗元的法制思想与实践
一、柳宗元法制思想的渊源
二、从《断刑论》和《驳复仇议》两文看柳宗元的法制思想
三、从复仇主义角度比较陈子昂、柳宗元和韩愈的法制观异同
四、任地方官的司法实践
第二节 白居易的法制思想及实践
一、从《论姚文秀打杀妻状》看白居易依律断狱的法制思想
二、从判词看白居易的法制思想
第四章 唐代判词研究——以现存唐试判为介质考察法律在选官制度中的作用
第一节 唐代考试选官的基本情况
一、通过考试摆脱平民身份
二、低级官员的考试和考核制度
三、评判入等和"糊名"制度
第二节 判对于底层官僚和文人的意义
第三节 判的考察内容
第四节 对判作分类研究
一、以"虚设甲乙"的虚拟案件作为判断对象的"判"
二、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件为考察内容的判
第五节 祭祀和法律的关系
第六节 试判题目中罕见恶性案件的原因
第七节 对"真判"的简单分析
第八节 判的文学性
一、判词的文体特征
二、判词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唐代法律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以唐诗为考察范围
第一节 轻刑思想在唐诗中的表述
第二节 复仇主题在唐诗中的表现
第三节 侠客题材在唐诗中的体现
第四节 妇女问题在唐诗中的展现
一、弃妻问题
二、妾的身份
第五节 其他主题在唐诗中的反映
附录:"法律"词义考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J]. 陳尚君. 中华文史论丛. 2006(02)
[2]关于柳宗元《驳复仇议》的几个问题[J]. 尤慎.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7)
本文编号:3317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31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