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全球化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7:39
本文从全球化对国家中心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这一问题入手,对法理学中的国家中心主义与世界主义传统进行了理论探讨。法理学中的民族国家中心主义导致当前阶段的理论研究不能冲破以主权及其合法性为基础的传统理论的束缚,使我们不能洞见到国家中心主义对法理法研究的阻碍。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建构一种关于法理学研究的全球化范式。在全球化范式下,我们需要一种立基于世界主义视角的、建立在全球政治权威合法性观念之上的法律概念;我们应当对法理学的基本范畴赋予全球化时代的新理解。同时,本文指出法治理论应当在视角上从民族国家法治观转向全球治理法治观。本文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重建包裹在全球政治权威合法性建构之中,它在理论旨趣上可以被视为对民族国家法理学在全球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本文对范式的界定与使用
2.1 法理学研究范式分析
2.1.1 本文对范式的界定
2.1.2 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的理论特征
2.2 法理学全球化范式: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2.2.1 全球化范式语义分析
2.2.2 两种范式表达了国家与全球之间的不同关系
2.2.3 全球化范式与法理学问题建构
2.2.4 全球化范式下法理学问题(及命题)的全球性
2.3 法理学全球化范式的理论基础
2.3.1 范式与意义整体论
2.3.2 法律概念与本体论承诺
2.3.3 全球化语境下的法律本体论问题转向
第3章 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反思
3.1 民族国家范式与民族国家中心方法论
3.1.1 民族国家中心方法论
3.1.2 国家主权的二元性及政治合法性
3.2 全球化与国际化语境下的主权与政治合法性
3.2.1 全球化与国际化分歧
3.2.2 主权与政治合法性重建的两种语境
3.2.3 全球化与国家政治合法性重建
3.3 民族国家范式危机
3.3.1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边界的挑战
3.3.2 全球化对国家-市民社会关系的挑战
3.4 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及其理解
3.4.1 自然法与公民权利
3.4.2 实证法与国家中心主义
3.4.3 实证的国家社会与社会中的法律
第4章 世界主义理论与法理学全球化范式
4.1 世界主义理论概述
4.1.1 古典世界主义理论
4.1.2 当代世界主义理论
4.2 从世界主义理论看法理学研究范式转换
4.2.1 法理学研究范式转换
4.2.2 法理学全球化范式基本定位
第5章 从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到全球化范式
5.1 国家法概念反思
5.2 全球化范式与法的概念
5.2.1 法律的多元性与多维度的全球化
5.2.2 全球化范式与法律概念的低度标准
5.2.3 一种基于世界主义与政治合法性的法律概念
5.2.4 全球化范式对法理学范畴体系的诠释
5.3 从民族国家法治观到全球治理法治观的建构
5.3.1 全球治理概述
5.3.2 法治困境与全球多层治理
5.3.3 全球治理法治观的建构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J]. 高鸿钧.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4)
[2]法律全球化[J]. 马丁·夏皮罗,孙祥壮. 金陵法律评论. 2007(01)
[3]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J]. 邓正来. 中国法学. 2007(02)
[4]法律全球化进程中的特征分析与路径选择[J]. 刘志云.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1)
[5]法律全球化路径倚赖探析[J]. 朱良好. 社会科学论坛. 2006(12)
[6]“理想图景”、“世界结构”与“定义中国”——与邓正来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 邓正来,邹立君. 河北法学. 2006(12)
[7]法律全球化与对话[J]. 朱良好. 理论与现代化. 2006(06)
[8]中国法学的发展与世界结构[J]. 邓正来. 现代法学. 2006(06)
[9]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世界结构[J]. 邓正来. 法学研究. 2006(05)
[10]试论法律全球化与国际法治的关系[J]. 肖良平. 沧桑. 2006(03)
博士论文
[1]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论[D]. 周晓虹.吉林大学 2006
[2]法律全球化涵义研究[D]. 谢岚.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建构实在论研究[D]. 谢慧敏.华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6043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本文对范式的界定与使用
2.1 法理学研究范式分析
2.1.1 本文对范式的界定
2.1.2 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的理论特征
2.2 法理学全球化范式: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2.2.1 全球化范式语义分析
2.2.2 两种范式表达了国家与全球之间的不同关系
2.2.3 全球化范式与法理学问题建构
2.2.4 全球化范式下法理学问题(及命题)的全球性
2.3 法理学全球化范式的理论基础
2.3.1 范式与意义整体论
2.3.2 法律概念与本体论承诺
2.3.3 全球化语境下的法律本体论问题转向
第3章 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反思
3.1 民族国家范式与民族国家中心方法论
3.1.1 民族国家中心方法论
3.1.2 国家主权的二元性及政治合法性
3.2 全球化与国际化语境下的主权与政治合法性
3.2.1 全球化与国际化分歧
3.2.2 主权与政治合法性重建的两种语境
3.2.3 全球化与国家政治合法性重建
3.3 民族国家范式危机
3.3.1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边界的挑战
3.3.2 全球化对国家-市民社会关系的挑战
3.4 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及其理解
3.4.1 自然法与公民权利
3.4.2 实证法与国家中心主义
3.4.3 实证的国家社会与社会中的法律
第4章 世界主义理论与法理学全球化范式
4.1 世界主义理论概述
4.1.1 古典世界主义理论
4.1.2 当代世界主义理论
4.2 从世界主义理论看法理学研究范式转换
4.2.1 法理学研究范式转换
4.2.2 法理学全球化范式基本定位
第5章 从法理学民族国家范式到全球化范式
5.1 国家法概念反思
5.2 全球化范式与法的概念
5.2.1 法律的多元性与多维度的全球化
5.2.2 全球化范式与法律概念的低度标准
5.2.3 一种基于世界主义与政治合法性的法律概念
5.2.4 全球化范式对法理学范畴体系的诠释
5.3 从民族国家法治观到全球治理法治观的建构
5.3.1 全球治理概述
5.3.2 法治困境与全球多层治理
5.3.3 全球治理法治观的建构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J]. 高鸿钧.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4)
[2]法律全球化[J]. 马丁·夏皮罗,孙祥壮. 金陵法律评论. 2007(01)
[3]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J]. 邓正来. 中国法学. 2007(02)
[4]法律全球化进程中的特征分析与路径选择[J]. 刘志云.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1)
[5]法律全球化路径倚赖探析[J]. 朱良好. 社会科学论坛. 2006(12)
[6]“理想图景”、“世界结构”与“定义中国”——与邓正来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 邓正来,邹立君. 河北法学. 2006(12)
[7]法律全球化与对话[J]. 朱良好. 理论与现代化. 2006(06)
[8]中国法学的发展与世界结构[J]. 邓正来. 现代法学. 2006(06)
[9]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作为历史性条件的世界结构[J]. 邓正来. 法学研究. 2006(05)
[10]试论法律全球化与国际法治的关系[J]. 肖良平. 沧桑. 2006(03)
博士论文
[1]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论[D]. 周晓虹.吉林大学 2006
[2]法律全球化涵义研究[D]. 谢岚.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建构实在论研究[D]. 谢慧敏.华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60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36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