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威权与“治法”:1943年国民政府的礼制建设及其挫折

发布时间:2021-09-25 01:59
  礼仪制度是国民政府进行国家治理的制度建设项目之一。1943年,随着抗战之国际形势好转,这项制度建设在久经"悬置"后重新开启,切合蒋介石建设新"礼义之邦"的文明理想。在其指示下,内政部、教育部与考试院先后执掌制礼的主导权,但三部院高官因权力矛盾与意见分歧而貌合神离,暗中角逐。是年,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以兼顾中外礼仪文明为准则,主持拟出《中华民国礼制草案》,然而,蒋因该草案不合己意,拖而不决,使礼制建设再遭挫折。这表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礼制建设陷入了高层权威与"治法"之顶层设计互相牵绊的困境。蒋、戴等政要在文化权威与政治权威上各用其势,促使国民党派系政治更为复杂,礼制建设最终功败垂成。 

【文章来源】:北方论丛. 2020,(05)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内政部制礼的困顿与转机
二、礼乐馆设立及其议礼成果的搁置
三、戴季陶与“北泉议礼”的变调
四、《中华民国礼制草案》的修订与悬置
五、余论



本文编号:3408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408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b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