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广西壮族习惯法中的恢复性司法要素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7 23:20

  本文关键词:广西壮族习惯法中的恢复性司法要素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习惯法 多元刑事解纷 恢复性司法


【摘要】: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看待罪与罚的刑事理念,一种强调以"被害人——加害人"为中心构建刑事纠纷的调处机制。根据恢复性司法理念及其调处机制的特点,笔者选取广西壮族民族习惯法作为比对样本,寻找其内在的恢复性要素,以探讨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恢复性司法机制为借鉴,通过民族地区刑事特别立法、引入民族习惯法刑事和解机制及刑事民族习惯法查明机制三个层次的制度设计,来对壮乡少数民族习惯法介入刑事解纷领域的进路进行初步设计与构建。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壮族习惯法 多元刑事解纷 恢复性司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展民族文化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研究——以滇黔桂为例”(12BZZ026)
【分类号】:D920.4
【正文快照】: 恢复性司法包括恢复性理念和恢复性司法机制两部分,其既是一种在转换了看待“犯罪”及“犯罪人”的视角后提出的全新的看待罪与罚的刑事理念,也是一种强调以“被害人——加害人”为中心构建的“非正式处理”的刑事纠纷调处机制。联合国在《运用恢复性司法方案于犯罪问题的基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元稳;;转型期壮族习惯法变迁的人类学考察[J];传承;2007年08期

2 李洪欣;陈新建;;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刑事习惯法的辩证思考[J];桂海论丛;2005年06期

3 覃主元;广西壮族习惯法的法理学分析[J];广西地方志;2005年04期

4 刘建平;;广西壮族习惯法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海;;广西壮族习惯法中的恢复性司法要素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02期

2 朱海文;杨永福;;试述云南壮族习惯法的特征与类型——云南壮族习惯法研究之一[J];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张剑源;;近二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综述[J];社会中的法理;2011年02期

4 侯斌;;西南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及其现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7期

5 刘进平;周文科;;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内升外连——以丹江镇村规民约为解读起点[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6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6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法的适用[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2 田成有;“习惯法”是法吗?[J];云南法学;2000年03期

3 韦成球;大化风景区各民族习惯法的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03期

4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5 汪洋;;试论习惯与法律[J];晋阳学刊;198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积超;论“恢复性司法”应该缓行[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姜晓敏;何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内在关系[J];法律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3 蔡景贤;;论我国构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基础[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刘江春;;恢复性司法研究[J];求索;2006年11期

5 徐盛希;林春鸿;;恢复性司法的中国命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石先广;;构建中国式恢复性司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7年01期

7 崔楠;;恢复性司法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考证[J];政法论丛;2007年01期

8 吴立志;;论中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刘孝敏;;恢复性司法: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进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茂春;;恢复性司法:刑事司法视角下的“正义恢复”[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彭俊;;青少年犯罪治理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贾盛荣;;论恢复性司法之适用领域[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荣德昱;钱永祥;;试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矫治中的实践与探索[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李艳霞;;倡导恢复性司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刘东根;;赔偿影响刑事责任的平等性问题研究——恢复性司法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8 李綦通;;论我国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构建——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视角的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孙浙燕;;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领域的可行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江伟人;;恢复性司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果;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及其基本原则[N];法制日报;2006年

2 阮占江;让恢复性司法成为司法和谐的助推器[N];法制日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 陈国庆 谢望原 甄贞;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考量恢复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6年

4 刘仁文;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N];检察日报;2006年

5 李红;律师在恢复性司法中的地位与作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张羽馨 华建文 赵姣蓉;恢复性司法之探索[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朱玉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恢复性司法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袁婷 顾娟;恢复性司法构建“和谐正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9 李游;恢复性司法:一个新的课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刘仁文;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杨新红;少数民族地区刑事习惯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江滢;恢复性司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美兰;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恢复性司法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朱腾飞;恢复性司法理论与价值基础分析[D];青岛大学;2008年

4 周琳;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困境及前景[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方朝军;我国建立恢复性司法的理性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6 吴洁;恢复性司法本土化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7 吴卫东;恢复性司法是少年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8年

8 姚学勇;恢复性司法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孟宪潞;恢复性司法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立达;恢复性司法本土化之可行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7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637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