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唐律中的“赎刑”

发布时间:2017-08-26 05:29

  本文关键词:论唐律中的“赎刑”


  更多相关文章: 唐律 赎刑 适用原则 司法实践


【摘要】:唐律在中华法系里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作为古代法律集大成者,它的宝贵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璀璨,其立法水平也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唐代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整个华夏文明的影响力遍布整个亚欧大陆。唐律作为大唐帝国的立法不仅通行于中原腹地,其影响也漂洋过海,为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的立法所借鉴和参考。时至今日,唐律中内涵的法律文化以及制度设计依旧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国古代刑律中的“赎刑”制度即对于特定犯罪行为或特定犯罪主体,不科真刑而以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早在夏朝就形成了“赎刑”制度的雏形,经过一千五百多年,到了东汉时期在法律条文中正式得见。再经过将近六百年的时间,到了唐朝,“赎刑”这种制度一点点的趋于完善,唐朝后的各朝各代都传承沿用了这个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赎刑”制度才在修改律法的时候被取消。“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影响非常的深远,这种影响对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处理轻微犯罪上具有一些借鉴的意义。“赎刑”制度本身有其严重的弊端,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我国唐朝时期,参照当时的历史情况,“赎刑”制度还是有一些积极方面的,自身还有很特别的价值,运用好的话还能具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魅力。古代的法律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法律的态度,法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程度也能通过法律文化体现。对法律文化进行分析是吸收、借鉴传统法制精华的先决条件。当前对于“赎刑”制度的分析,众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但唐律中的“赎刑”制度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在当下司法生活实践中起到促进作用?这一问题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正史中的相关材料与法条的具体规定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和分析,以弥补唐律相关领域上的不足。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本章详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点明研究唐律“赎刑”制度的原因,继而通过研究现状的介绍从侧面印证针对“赎刑”制度研究的必要性,最后写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结构与创新。第二章,“赎刑”的渊源。从秦代以前的“赎刑”制度到竹简秦汉律中的“赎刑”制度来寻找并且发现“赎刑”制度的发展渊源。第三章,唐律中的“赎刑”。说明唐律中“赎刑”制度的定义,并且说明唐律中“赎刑”制度的适用原则与具体规定。第四章,唐代“赎刑”的司法实践。本章内容为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有关“赎刑”制度的案件的统计与分析,以期通过上述分析对唐代的“赎刑”制度状况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对于唐代“赎刑”内容整体性及具体性的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唐律中“赎刑”制度有其独立的适用原则和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深刻的认识到它的优缺点,发现“赎刑”制度对当下司法生活实践中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唐律 赎刑 适用原则 司法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9;D924;K2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引言8-9
  • 第一章 绪论9-14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9-12
  • 第三节 文章的结构与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唐律赎刑的渊源14-21
  • 第一节 传世文献中的赎刑及相关内容14-15
  • 第二节 竹简秦汉律中的赎刑及相关内容15-21
  • 第三章 唐律中的赎刑21-39
  • 第一节 唐律赎刑概述21-22
  • 第二节 唐律赎刑的适用原则22-30
  • 第三节 唐律赎刑的限制适用原则30-35
  • 第四节 唐律赎刑的其他具体规定35-39
  • 第四章 唐代“赎刑”的司法实践39-44
  • 第一节 传世文献中有关“赎刑”的案件39-41
  • 第二节 唐代“赎刑”案件的总体分析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4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志安;破产犯罪剖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琳;论唐律中的“赎刑”[D];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39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739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