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的法律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胡汉民的法律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胡汉民 法律思想 实证主义 三民主义 国家本位 社会化 近代化 法律整合 社会转型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被外国侵略者打开,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政治、文化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的王统、族统、道统三维共构结构也遭受外来文化的摧毁,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实现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革命理想。胡汉民以留日的法科学习背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将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引进中国。他作为南京民国政府第一任立法院院长,在任期内参与主持16部法典的创制,为“六法全书”体系奠定了基础。这类法律精英群体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达到将中国固有法律与西方继受法律整合的目的,胡汉民在尊重中国传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的实证主义法律思想,通过中国传统国家法中的重家和国的观念与西方社会学法学的“社会本位”为契机,共构相似的法律价值取向,以此减少国内社会变革的阻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尽快收回领事裁判权。具体而言,在第一章中,先介绍胡汉民人物事迹、对他性格的评价,再主要介绍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变化。第二章中,简略胡汉民法律思想的渊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介绍西方实证主义法学的发展变迁和理论特点以及在我国能被移植的原因。第三章,集中介绍胡汉民的立法思想、宪法思想、民法思想、司法思想、国际法思想和土地法、劳动法思想。主要从胡汉民的文集、演讲稿和著作中还原历史原貌,尽可能全而广的挖掘出他的法律思想。第四章,则以西方实证主义法律思潮发展为线索,以自然法学派到分析实证法学派再到社会法学派历史沿革的方式展开论述胡汉民法律思想中的特点,即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扬弃,将西方法律理论本土化再融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化。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论述胡汉民法律思想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对他在南京民国政府时期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上的肯定。第二节,对近代法律精英群体的社会历史地位和作用简单论述,再以归纳演绎的方法论,对胡汉民参与主持制定法律的社会现实效果的客观评价。最后一节,论述胡汉民法律思想对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及建立民主政治国家需要注意的地方。概言之,胡汉民的法律思想是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基础,由于各种社会历史阶级原因,促使其吸收借鉴西方科学的实证主义法律思想,以“社会本位”意识为契机,共构“法律社会化”的价值取向。无论对当时社会革命抑或当下社会改革,都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胡汉民 法律思想 实证主义 三民主义 国家本位 社会化 近代化 法律整合 社会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立论缘由和意义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3
- 三、研究目标、方法与创新与不足之处13-15
- 第一章 胡汉民法律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15-24
- 第一节 胡汉民的生平活动15-18
- 一、胡汉民的简介15-17
- 二、胡汉民的个性17-18
- 第二节 胡汉民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8-24
- 一、社会经济19-20
- 二、阶级结构20-21
- 三、政治变革21-22
- 四、文化发展22-24
- 第二章 胡汉民法律思想的渊源24-31
- 第一节 孙中山三民主义对胡汉民思想的影响24-27
- 一、民族主义思想25
- 二、民权主义思想25-26
- 三、民生主义思想26-27
- 第二节 西方实证主义法律哲学在中国的发展27-31
- 一、新实证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7-28
- 二、实证主义法学的特点28-29
- 三、实证主义法学在中国发展的原因29-31
- 第三章 胡汉民法律思想的内容31-59
- 第一节 胡汉民的立法思想31-37
- 一、坚持三民主义的最高立法原则31-33
- 二、贯彻“社会本位”的立法精神33-35
- 三、主张立法贵在创新、公平、客观35-37
- 第二节 胡汉民的宪法思想37-42
- 一、制定宪法,,建立法治完善的国家37-39
- 二、主张实行地方自治39-42
- 第三节 胡汉民的民法思想42-48
- 一、注重私法,兼顾习惯42-44
- 二、贯彻男女平等,改革传统家族制度44-46
- 三、主张以社会为本位,保护弱者的“王道”精神46-48
- 第四节 胡汉民的司法思想48-53
- 一、坚持司法独立和建立监察院48-49
- 二、注重司法机关解释、宣传法律与司法人员的廉政守法49-51
- 三、区分法律与条例, 以实现法律的统一51-53
- 第五节 胡汉民的国际法思想53-56
- 一、主张国际法是国家对外主张权利的必要工具53
- 二、收回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53-55
- 三、主张以“王道”精神处理国际关系55-56
- 第六节 胡汉民的其他法律思想56-59
- 一、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土地法思想56-57
- 二、调和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的劳动法思想57-59
- 第四章 胡汉民法律思想的特征59-67
- 第一节 自由主义特性59-61
- 一、自然法学派的自由主义59-60
- 二、胡汉民主张法律的自由性60-61
- 第二节 科学实证主义特性61-62
- 一、欧洲法典编撰运动61
- 二、胡汉民主张法典编撰61-62
- 第三节 社会实用主义特性62-65
- 一、社会学法学的实用主义性62-64
- 二、胡汉民主张国家本位的社会实用性64-65
- 第四节 对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思想的扬弃65-67
- 一、集儒法两家治国之长65
- 二、改传统宗族之制度65-67
- 第五章 胡汉民法律思想的评析67-81
- 第一节 对法律实践的影响67-72
- 一、在立法上的影响67-71
- 二、在司法上的影响71-72
- 第二节 现实社会效果的评价72-78
- 一、积极评价73-75
- 二、消极评价75-78
- 第三节 对当下中国法治的启示78-81
- 一、对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意义78-79
- 二、对建立民主政治国家的意义79-81
- 结语81-82
- 参考文献82-8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春杨;略评胡汉民之立法主持活动[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2 田伟国;;胡汉民早期的军队革命思想[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黄波;;“党国大老”胡汉民悲剧命运溯源[J];学习月刊;2008年17期
4 李彦红 ,苦人;胡汉民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5 华友根;胡汉民法律思想初探[J];东岳论丛;1992年04期
6 席富群;胡汉民民族主义思想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7 A.N.卡尔图诺娃;李玉贞;;胡汉民与斯大林的书信往来[J];百年潮;2003年01期
8 田伟国;;胡汉民督粤期间民权观之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左双文;;胡汉民的中国社会改造思想[J];广州研究;1987年09期
10 关培凤;;胡汉民: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使命[J];世界知识;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敏;;“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胡汉民:文心剑胆肇共和[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秘书长”胡汉民 “大才干”获孙中山赞赏[N];南方日报;2011年
3 韩福东;1931年的一次“政变” 软禁胡汉民,蒋介石推行约法[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王炳毅;令许多国民党大佬无可奈何的胡木兰[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范福潮;现代话语包装下的传统政治[N];南方周末;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彦华;邓泽如:瓜拉庇劳走出的革命家[N];中山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高志全;林直勉:与孙中山最亲密的东莞人[N];东莞日报;2011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民国政要墨迹集结深圳拍场[N];深圳商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彦婷;胡汉民的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孟庆峰;胡汉民早期政治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伟国;论胡汉民早期的三民主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久龙;胡汉民三民主义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755199.html